除夕简介

除夕,为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也指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又称“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夕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与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同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祖大节。除夕,在中国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在除夕,辞旧岁,迎新春。

除夕与新岁首尾相连,谓之“岁穷尽、挨年近晚”,是新一岁的前夕,是除旧迎新的重要时间交界点。除夕因常在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大年三十。岁除之日,民间尤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除旧布新,张灯结彩,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饭菜及三奉祀。

除夕自古就有祭祖、守岁、团圆饭、贴年红、挂灯笼等习俗,流传,经久不息。受中华文化的影响,除夕也是汉字文化圈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2024年11月12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决定》明确春节放假4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至初三)。

刘凤梧·关于除夕的古诗(共6首)

  • 1.《癸巳除夕近现代·刘凤梧争传葭管动凝灰,淑气新融黍谷回。冻鹊悲鸣增积雪,群龙起蛰待轻雷。十年情比梅花冷,一夜春从爆竹来。我亦倦飞伤羽鸟,深山猿鹤漫相猜。
  • 2.《鹧鸪天·其一·辛丑除夕近现代·刘凤梧声震邻村腊鼓挝,深山今又易年华。围炉共向棚柴火,守岁聊烹谷雨茶。羞画虎,漫涂鸦,桃符新换几人家。竹因雪重多垂首,梅怯春寒未著花。
  • 3.《鹧鸪天·其二·辛丑除夕近现代·刘凤梧爆竹声中一岁残,合家儿女喜团圞。屠苏酒饮浑忘醉,险韵诗成恐未安。憎世网,误儒冠,归田买犊学耕难。梦醒蕉鹿应含笑,裘敝金貂可奈寒。
  • 4.《鹧鸪天·癸卯除夕(1963年)近现代·刘凤梧腊鼓蓬蓬岁又阑,漫天风雪一家寒。衣馀敝絮悲难补,柴是青松湿未乾。酬令节,荐辛盘,高烧红烛照团圞。儿斟柏酒陪爷饮,女折梅花送母看。
  • 5.《鹧鸪天·其二·乙巳除夕近现代·刘凤梧尘海翻新又一年,频年卧病药炉边。恰当烧烛留宾夜,正是飞花布雪天。磨淡墨,写新联,手僵笔秃不成妍。欲寻旧梦归双枕,谁把春愁荷一肩。
  • 6.《鹧鸪天·其一·乙巳除夕近现代·刘凤梧雪后园林忒地寒,家贫草草荐辛盘。童孙骑竹争儿戏,幼女簪花昵母看。因遣兴,强为欢,起扶藜杖倚阑干。山中岁毕真容易,海外人归尔许难?
刘凤梧(1894—1974),名国桐,一字威禽,号蕉窗老人,又署司空遁叟,安徽岳西古坊乡人。20世纪30年代初毕业于安徽大学文学院,曾从桐城胡渊如、潘季野、长沙陈慎登诸先生学,从蜀中李大防(范之)、周岸登(癸叔)二词学教授学词。任安徽省教育厅视导及安庆各中学教师多年。1949年秋退归故里,改业行医。1957年,受聘为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文革”后期病逝。有《蕉轩诗钞》,《病蛩吟草》、《劫火集》、《绿波词稿》,共诗词四千余首,由幼子梦芙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