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简介

除夕,为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也指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又称“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夕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与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同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祖大节。除夕,在中国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在除夕,辞旧岁,迎新春。

除夕与新岁首尾相连,谓之“岁穷尽、挨年近晚”,是新一岁的前夕,是除旧迎新的重要时间交界点。除夕因常在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大年三十。岁除之日,民间尤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除旧布新,张灯结彩,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饭菜及三奉祀。

除夕自古就有祭祖、守岁、团圆饭、贴年红、挂灯笼等习俗,流传,经久不息。受中华文化的影响,除夕也是汉字文化圈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2024年11月12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决定》明确春节放假4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至初三)。

李胜原·关于除夕的古诗(共1首)

  • 1.《壬午至家除夕作明朝·李胜原岁除灯火夜纷哗,湖海归来两鬓华。旧日题诗何逊宅,今年守岁阿戎家。梅花与我老来壮,椒颂惊人兴自赊。罗拜诸孙如竹立,笙歌簇拥醉流霞。
胜原字源泽,当涂人。有《盘谷遗稿》。 (田按:《盘谷稿》著录于《明史艺文志》,罕见传本。余从曹石仓《历代选》录诗一首。如「隔竹闻飞瀑,随落花」,「野色带烟迷雁渚,橹声摇月出龙湾」,亦佳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