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简介

除夕,为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也指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又称“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夕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与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同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祖大节。除夕,在中国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在除夕,辞旧岁,迎新春。

除夕与新岁首尾相连,谓之“岁穷尽、挨年近晚”,是新一岁的前夕,是除旧迎新的重要时间交界点。除夕因常在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大年三十。岁除之日,民间尤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除旧布新,张灯结彩,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饭菜及三奉祀。

除夕自古就有祭祖、守岁、团圆饭、贴年红、挂灯笼等习俗,流传,经久不息。受中华文化的影响,除夕也是汉字文化圈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2024年11月12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决定》明确春节放假4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至初三)。

金銮·关于除夕的古诗(共3首)

  • 1.《除夜客和阳僧舍明朝·金銮独煨余火向天涯,僧舍逢春有所思。百里是家归未得,半生如梦醒何时。空堂坐久残年逼,短角声乾子夜迟。遥想清灯对杯酒,小窗儿女忆还期。
  • 2.《自京师抵家值除夕明朝·金銮又见一年尽,初从万里回。青灯笑儿女,白首恋尊罍。故业琴书在,余寒鼓角催。翻然忘老去,亦自喜春来。
  • 3.《除夕明朝·金銮还忆去年辞白下,却怜今夕在黄州。空江积雪添双鬓,细雨疏灯共一楼。世难久拚鱼雁绝,家贫常为稻梁谋。归来故旧多凋丧,愁对东风感壮游。
金銮,明陇西人,侨居南京,字在衡。习歌,得江左致。性俊朗,好游任侠,结交四方豪士,往来维扬两浙间。尝取古词,辨其字句清浊,为一书,为填词者所宗。有《徙倚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