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简介

除夕,为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也指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又称“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夕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与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同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祖大节。除夕,在中国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在除夕,辞旧岁,迎新春。

除夕与新岁首尾相连,谓之“岁穷尽、挨年近晚”,是新一岁的前夕,是除旧迎新的重要时间交界点。除夕因常在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大年三十。岁除之日,民间尤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除旧布新,张灯结彩,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饭菜及三奉祀。

除夕自古就有祭祖、守岁、团圆饭、贴年红、挂灯笼等习俗,流传,经久不息。受中华文化的影响,除夕也是汉字文化圈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2024年11月12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决定》明确春节放假4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至初三)。

张萱·关于除夕的古诗(共8首)

  • 1.《己未除夕·其一·馈岁明朝·张萱明日肇三阳,今夕回五佐。卒岁幸优游,阖室鲜窕货。里妇竞豪奢,馈问无小大。筐筥骛脩衢,我独高枕卧。一介不到门,半刺不窥坐。饾饤列长筵,食力自井磨。辞寒与迎煖,共向...
  • 2.《丙子除夕明朝·张萱年年生计付樵渔,爆竹声中岁又除。小妇喜能扶杖履,童心自觉恋簪裾。生前欲了千秋债,梦里常翻万卷书。笑赋新诗献新岁,新花新柳复何如。
  • 3.《壬戍除夕有感明朝·张萱白头何事独悲辛,支枕灯前泪满巾。婪尾共堂惟一啜,孙枝绕膝少三人。老怀今夕嗟非旧,物态明朝说更新。却喜小园春更蚤,花曾献笑柳舒颦。
  • 4.《己未除夕·其三·守岁明朝·张萱至人存其身,一龙复一蛇。里俗贱衰老,噏訾殊周遮。冉冉过隙驹,岁月能几何。高烛照深杯,杯行且莫哗。床头有精怪,咄咄老铁挝。把舞守此岁,老态何欹斜。岁去已超忽,岁来...
  • 5.《乙亥守岁明朝·张萱生天不问三千界,投老惟知四百峰。欲向新年问行乐,已从昨日领春风。笑呼斗酒同留岁,细嘱儿童莫送穷。却喜明朝七十九,安眠健食白头翁。
  • 6.《壬申守岁明朝·张萱银汉初斜斗转杓,尊开婪尾夜迢迢。迎新已得春三日,去故仍留腊半宵。阶下孙孩喧爆竹,灯前小妇颂盘椒。古稀又六明朝是,磊磈还须柏酒浇。
  • 7.《戊午守岁·其一明朝·张萱馀寒接夕雨声频,却喜星回霁色新。不向盘铃看傀儡,且将诗句赛童侲。律穷尚恋半宵腊,历换先开十日春。得岁不须怜失岁,白头曾作少年人。
  • 8.《戊午守岁·其二明朝·张萱画角寒嘶玉漏沉,煖生残腊且开襟。阶梅已放争舒素,枥马无諠忆盍簪。短烛频烧惊转斗,深杯共把到横参。今年笔札今宵祭,为祝明年莫苦吟。
张萱(1459—1527)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晖,号颐拙。弘治十五年进士。官至湖广布政司参议,主粮储。立法禁处侵尅等积弊,忤巡抚意,遂引疾致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