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简介

七夕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因七七是七姐的诞辰,“乞巧”是“七姐诞”的重要习俗之一,故又称“乞巧节”。七夕节还有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别称。中国七夕节是农历的七月初七,现存古书中第一次出现“七月七日”,是东汉学者崔寔(shí)所撰的《四民月令》。

七夕最初源于古代的星纪崇拜,后又衍生出牛郎织女相会的爱情故事,是少女祭祀星神、祈求心灵手巧的浪漫之。七夕节俗的丰富和圆满在六朝时期,汉魏以后主要成为表达女性愿望、比试与展示女性巧艺的节日。人们在七夕节吃巧果、巧芽面等食品,并进行穿针乞巧、喜蛛应巧、守夜许愿、曝书、晒衣等一系列乞巧活动。七夕节在早期是庭院式乞巧节日,唐宋时期,演变为社会节日,明清时期七夕节回归庭院。当代,七夕节由家庭节日重新扩张为社会节日,人们可以在七夕节的仪式展演,加强地方社会的联系,活跃与丰富地方民众生活。

七夕节为我们提供了厚重的文化遗存,包括爱情观、劳动观、进取精神、道德观、责任感等,是全球化过程中中国节日重振的典型之一。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甘肃西和乞巧节习俗被列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广东天河、浙江温岭两地的七夕习俗被列入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湖北郧(yún)西七夕习俗被列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七夕对亚洲邻国也有影响,日本、越南和朝鲜半岛都有七夕节。

唐照奎·七夕古诗(共4首)

  • 1.《自题七夕追忆图·其二清朝·唐照奎独向空阶步绕廊,举头蓦地意难忘。桐阴雨过清迎气,荷影风微静送香。一水也应澜不起,七襄底事债还偿。正如辛苦人间妇,机杼终年毕世忙。
  • 2.《自题七夕追忆图·其三清朝·唐照奎织女黄姑古共传,未能相乞是团圆。尘寰下界三千劫,丝竹终年五十弦。身世几回伤往事,别离永隔只重泉。当时七巧图亲按,取向深闺空泫然。
  • 3.《自题七夕追忆图·其一清朝·唐照奎佳节难为失意人,果然天上胜凡尘。每当乌鹊填桥夕,长是神仙会晤辰。露下霏微光似玉,月明浅淡色同银。羡他多少邻家女,瓜果中庭又竞陈。
  • 4.《自题七夕追忆图·其四清朝·唐照奎碧天如水转清幽,罗样轻云散渐收。莫咏大刀飞破镜,暂离小扇已凉秋。缕非长命难羁爱,衣叠空箱未曝楼。屈指中元斋日近,为崇冥福果能不。
唐照奎,字宿英,无锡人,邑庠生,六合县知县。著有《醉径轩稿》三卷,《醉径轩诗余》一卷,通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