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简介

七夕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因七七是七姐的诞辰,“乞巧”是“七姐诞”的重要习俗之一,故又称“乞巧节”。七夕节还有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别称。中国七夕节是农历的七月初七,现存古书中第一次出现“七月七日”,是东汉学者崔寔(shí)所撰的《四民月令》。

七夕最初源于古代的星纪崇拜,后又衍生出牛郎织女相会的爱情故事,是少女祭祀星神、祈求心灵手巧的浪漫之。七夕节俗的丰富和圆满在六朝时期,汉魏以后主要成为表达女性愿望、比试与展示女性巧艺的节日。人们在七夕节吃巧果、巧芽面等食品,并进行穿针乞巧、喜蛛应巧、守夜许愿、曝书、晒衣等一系列乞巧活动。七夕节在早期是庭院式乞巧节日,唐宋时期,演变为社会节日,明清时期七夕节回归庭院。当代,七夕节由家庭节日重新扩张为社会节日,人们可以在七夕节的仪式展演,加强地方社会的联系,活跃与丰富地方民众生活。

七夕节为我们提供了厚重的文化遗存,包括爱情观、劳动观、进取精神、道德观、责任感等,是全球化过程中中国节日重振的典型之一。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甘肃西和乞巧节习俗被列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广东天河、浙江温岭两地的七夕习俗被列入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湖北郧(yún)西七夕习俗被列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七夕对亚洲邻国也有影响,日本、越南和朝鲜半岛都有七夕节。

陈初越·七夕古诗(共5首)

  • 1.《解语花·七夕·和七七近现代·陈初越凉云东去,细月西浮,水榭吴歌曼。老荷倾伞。斟清渌,两袖临风自卷。匀香人远。谁对我、星眸徐剪。怅市桥、乞巧花灯,朵朵沿堤乱。因忆当年玉腕。正都门游冶,青春新绽。双...
  • 2.《鹊桥仙·七夕近现代·陈初越秋风犹伫,秋心犹诉。秋水盈盈微注。云槎须泛一千年。更莫踏、鹊桥归路。素娥漫妒,洛神漫赋。堪恨韶光都误。何劳天意替安排。但不许、此情辜负。
  • 3.《戊戌七夕有作近现代·陈初越底事情天各隐沦,可怜鹊谶已无神。牛郎久与牛为侣,浑忘天孙是故人。
  • 4.《一萼红·甲午七夕与友人什刹海酒吧天台小坐剧谈近代史用七七韵近现代·陈初越蠹鱼残。共调冰说史,依稀柝声寒。雪窦龙腾,韶冲虎跳,封神转眼诛仙。星火溅、燎成狂焰。青天老、白日坠虞渊。百战河山,销凝碧血,凋尽朱颜。此际荷花池畔,有光莹玉臂,...
  • 5.《鹊桥仙·戊戌七夕步童轩近现代·陈初越仙槎迢递,云裳缥缈,徙倚明河几度。人间离合亦寻常,却指点、双星怨慕。秋风醒额,黄花照鬓,依旧眼前媚妩。今生若不负初心,有量子、纠缠尔汝。
陈初越,字持之,号变苍斋。1973年生,福州人。著有《变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