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简介

七夕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因七七是七姐的诞辰,“乞巧”是“七姐诞”的重要习俗之一,故又称“乞巧节”。七夕节还有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别称。中国七夕节是农历的七月初七,现存古书中第一次出现“七月七日”,是东汉学者崔寔(shí)所撰的《四民月令》。

七夕最初源于古代的星纪崇拜,后又衍生出牛郎织女相会的爱情故事,是少女祭祀星神、祈求心灵手巧的浪漫之。七夕节俗的丰富和圆满在六朝时期,汉魏以后主要成为表达女性愿望、比试与展示女性巧艺的节日。人们在七夕节吃巧果、巧芽面等食品,并进行穿针乞巧、喜蛛应巧、守夜许愿、曝书、晒衣等一系列乞巧活动。七夕节在早期是庭院式乞巧节日,唐宋时期,演变为社会节日,明清时期七夕节回归庭院。当代,七夕节由家庭节日重新扩张为社会节日,人们可以在七夕节的仪式展演,加强地方社会的联系,活跃与丰富地方民众生活。

七夕节为我们提供了厚重的文化遗存,包括爱情观、劳动观、进取精神、道德观、责任感等,是全球化过程中中国节日重振的典型之一。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甘肃西和乞巧节习俗被列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广东天河、浙江温岭两地的七夕习俗被列入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湖北郧(yún)西七夕习俗被列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七夕对亚洲邻国也有影响,日本、越南和朝鲜半岛都有七夕节。

龙启瑞·七夕古诗(共3首)

  • 1.《高阳台·七夕立秋清朝·龙启瑞荷粉飘香,槐英碾屑,长安雨洗新秋。薄暝催花,夜凉先到针楼。神仙也被多情累,报金风、芳讯绸缪。尽教他、诉尽微波,银汉西流。素娥生怕佳期误,便婵娟弄影,庭宇添幽。絮...
  • 2.《瑞鹤山·七夕清朝·龙启瑞凭阑人静悄。有画烛生凉,翠屏光袅。秋期夜深到。料云车握手,玉颜应笑。仙缘畅好。且漫说、相逢草草。便一年、一度欢娱,也胜世间谐老。难了。天长地久,此会绵绵,未知多...
  • 3.《高阳台·癸丑七夕清朝·龙启瑞钿盒柔情,针楼絮语,碧城空话仙缘。如水秋光,泪痕湿透桥边。人间早识分离苦,到清宵、重记缠绵。最难堪、独处黄姑,惜别经年。当时枉说唐宫事,想环妃夜半,密约凭肩。笑...
【生卒】:1814—1858
【介绍】: 清广西临桂人,字辑五,号翰臣。道光二十一年一甲一名进士,官至江西布政使。有《尔雅经注集證》、《经德堂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