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简介

七夕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因七七是七姐的诞辰,“乞巧”是“七姐诞”的重要习俗之一,故又称“乞巧节”。七夕节还有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别称。中国七夕节是农历的七月初七,现存古书中第一次出现“七月七日”,是东汉学者崔寔(shí)所撰的《四民月令》。

七夕最初源于古代的星纪崇拜,后又衍生出牛郎织女相会的爱情故事,是少女祭祀星神、祈求心灵手巧的浪漫之。七夕节俗的丰富和圆满在六朝时期,汉魏以后主要成为表达女性愿望、比试与展示女性巧艺的节日。人们在七夕节吃巧果、巧芽面等食品,并进行穿针乞巧、喜蛛应巧、守夜许愿、曝书、晒衣等一系列乞巧活动。七夕节在早期是庭院式乞巧节日,唐宋时期,演变为社会节日,明清时期七夕节回归庭院。当代,七夕节由家庭节日重新扩张为社会节日,人们可以在七夕节的仪式展演,加强地方社会的联系,活跃与丰富地方民众生活。

七夕节为我们提供了厚重的文化遗存,包括爱情观、劳动观、进取精神、道德观、责任感等,是全球化过程中中国节日重振的典型之一。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甘肃西和乞巧节习俗被列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广东天河、浙江温岭两地的七夕习俗被列入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湖北郧(yún)西七夕习俗被列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七夕对亚洲邻国也有影响,日本、越南和朝鲜半岛都有七夕节。

彭兆荪·七夕古诗(共4首)

  • 1.《洞仙歌·其二·七夕四首清朝·彭兆荪星雏灵匹,想九霞光底。却扇天孙定遥企。笑疏篱锦石,朵朵牵牛,摇风蔓、也解向人流喜。银湾桥度了,雾幌云帱,隔岁离愁细提起。只恐感霜蛾,碧海青天,长孤守、烂银盘里。...
  • 2.《洞仙歌·其一·七夕四首清朝·彭兆荪昏钟动早,渐鱼云叶卸。蛤月纤纤一眉射。记簸钱绮侣,蜡凤雏龄。陈瓜果、共拜云轺星驾。前尘风电扫,鲽散鳒分,冷落秋娘好亭榭。随分且衔杯,旅伴天涯,只一桁、翠桐花架。...
  • 3.《洞仙歌·其三·七夕四首清朝·彭兆荪痴儿丐巧。奈灵机易得。第一难求点金诀。看抛残鸾杼,十万犹赊,持筹算、争得天钱无缺。斜河低络角,沟水东西,眨眼悲欢判环玦。虬箭忒分明,滴滴莲花,浑促就、云车风瞥。...
  • 4.《洞仙歌·其四·七夕四首清朝·彭兆荪斓斑珠斗,渐秋庭影寂。独指参旗望乡国。任簟纹皱水,帘縠滤云,谁消受、一枕素馨花侧。明星杯易醉,索笑无人,谷板花瓜等閒设。憔悴损红颜,玉露金风,负几许、纱明帱碧。...
【生卒】:1768—1821
【介绍】: 清江苏太仓人,字湘涵,又字甘亭。少有才名,久困无所遇。尝入江苏布政使胡克家及两淮转运使曾燠幕。道光元年举孝廉方正,未赴卒。工骈体文。尝偕顾广圻校元本《通鉴》、《文选》。有《小谟觞馆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