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简介

七夕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因七七是七姐的诞辰,“乞巧”是“七姐诞”的重要习俗之一,故又称“乞巧节”。七夕节还有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别称。中国七夕节是农历的七月初七,现存古书中第一次出现“七月七日”,是东汉学者崔寔(shí)所撰的《四民月令》。

七夕最初源于古代的星纪崇拜,后又衍生出牛郎织女相会的爱情故事,是少女祭祀星神、祈求心灵手巧的浪漫之。七夕节俗的丰富和圆满在六朝时期,汉魏以后主要成为表达女性愿望、比试与展示女性巧艺的节日。人们在七夕节吃巧果、巧芽面等食品,并进行穿针乞巧、喜蛛应巧、守夜许愿、曝书、晒衣等一系列乞巧活动。七夕节在早期是庭院式乞巧节日,唐宋时期,演变为社会节日,明清时期七夕节回归庭院。当代,七夕节由家庭节日重新扩张为社会节日,人们可以在七夕节的仪式展演,加强地方社会的联系,活跃与丰富地方民众生活。

七夕节为我们提供了厚重的文化遗存,包括爱情观、劳动观、进取精神、道德观、责任感等,是全球化过程中中国节日重振的典型之一。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甘肃西和乞巧节习俗被列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广东天河、浙江温岭两地的七夕习俗被列入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湖北郧(yún)西七夕习俗被列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七夕对亚洲邻国也有影响,日本、越南和朝鲜半岛都有七夕节。

宋翔凤·七夕古诗(共5首)

  • 1.《洞仙歌·七夕前二日偕孝逸泛舟秦淮清朝·宋翔凤诗人老去,更飘零江上。早把云霞付遥想。过江来、又是百里烟波,城下问、可有前时两桨。秦淮依旧碧,画槛重新,影送垂杨正惆怅。不见六朝人,好破闲愁,奈愁与、潮头同长。...
  • 2.《鹊桥仙·小石属题七夕画意清朝·宋翔凤模糊天阙,徘徊云影,一望迢迢无际。仙山楼阁绝尘寰,奈也有、离愁深系。良期总是,常年今夕,待得二更风细。半规月上好帘栊,又不觉、凉侵半臂。
  • 3.《金人捧露盘·吴陵七夕清朝·宋翔凤掩庭花,迷夜鹊,湿香篝。算人间、第一绸缪。寻常别惯,今年别泪却难收。鲛珠万斛,定教他、涨得河流。玉钗冷,瑶瑟静,银烛暗,画屏秋。要并成、寂寞更筹。星辰全隐,天孙...
  • 4.《鹊桥仙·七夕词同蔡小石邓子久作清朝·宋翔凤镇相望,遥天里,年年肯动离绪。试重寻,当空际、欲寒风露。银河深浅可识,是旧来曾渡。长寂静,到夜鹊飞时,碧云方暮。此夕巧须乞取。对人间、绮窗朱户。愁织锦自成,漫劳...
  • 5.《高阳台·七夕后一日代柬清朝·宋翔凤弦月弯愁,丝风织恨,微凉便觉秋多。叶落螀啼,夜阑少倚吴歌。轻怜重惜都难问,在自家、调护如何。怕尊边、更减清肌又敛双蛾。须知七夕真离夕,莫频寻髡鹊,履试银河。天上...
【生卒】:1779—1860
【介绍】: 清江苏长洲人,字于庭。庄述祖甥。嘉庆五年举人。官新宁知县。通训诂名物,精研今文经学,亦清超绝俗。有《论语说义》、《过庭录》、《忆堂诗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