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简介

七夕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因七七是七姐的诞辰,“乞巧”是“七姐诞”的重要习俗之一,故又称“乞巧节”。七夕节还有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别称。中国七夕节是农历的七月初七,现存古书中第一次出现“七月七日”,是东汉学者崔寔(shí)所撰的《四民月令》。

七夕最初源于古代的星纪崇拜,后又衍生出牛郎织女相会的爱情故事,是少女祭祀星神、祈求心灵手巧的浪漫之。七夕节俗的丰富和圆满在六朝时期,汉魏以后主要成为表达女性愿望、比试与展示女性巧艺的节日。人们在七夕节吃巧果、巧芽面等食品,并进行穿针乞巧、喜蛛应巧、守夜许愿、曝书、晒衣等一系列乞巧活动。七夕节在早期是庭院式乞巧节日,唐宋时期,演变为社会节日,明清时期七夕节回归庭院。当代,七夕节由家庭节日重新扩张为社会节日,人们可以在七夕节的仪式展演,加强地方社会的联系,活跃与丰富地方民众生活。

七夕节为我们提供了厚重的文化遗存,包括爱情观、劳动观、进取精神、道德观、责任感等,是全球化过程中中国节日重振的典型之一。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甘肃西和乞巧节习俗被列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广东天河、浙江温岭两地的七夕习俗被列入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湖北郧(yún)西七夕习俗被列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七夕对亚洲邻国也有影响,日本、越南和朝鲜半岛都有七夕节。

崔荣江·七夕古诗(共5首)

  • 1.《扑蝴蝶·七夕调寄王母近现代·崔荣江金簪乱划。浑天随尽坼。漫漫亘远,阻仙凡两隔。怎生剪断多情,织女怨生一脉,重楼忍怀落索。几声泣。淡冲仙粉,泪新遮旧迹。红尘败舍,郎儿哭到黑。幸赖鹊羽弓虹,纵是须臾...
  • 2.《浣溪沙·其二十三·七夕近现代·崔荣江恻隐人间殢别情,缁衣灵鹊肯凋翎。天河此夜羽桥横。但使今宵承玉露,何教长岁隔卿卿。金风一叹是曾经。
  • 3.《巫山一段云·其一·七夕近现代·崔荣江弄笛催灵鹊,浮针乞巧心。一桥玄羽渡沄浔。斗星明夜愔。经岁又逢佳夕,更著相思愁悒。今宵恨是隔江山,人远水云间。
  • 4.《瑞云浓·七夕近现代·崔荣江天河浩淼。高沄长隔鸾凤。肠断千回总无用。玄衣幸惜。赖万羽、今宵能共。块垒积经年,得桥头放纵。应叹星移,相见短、归时更痛。未解相思又新种。较之尘事,似十分、那般沉...
  • 5.《燕山亭·七夕之丢魂近现代·崔荣江折叠心笺,愁字懒书,却向眉头成皱。弦月一弯,浸白罗衣,痴眸渐迷更漏。蛩唱凄惶,竟听得、两肩嬴瘦。依旧,只影似当年,别离时候。还妒天上双星,怕吟鹊桥仙,更思人偶。...

崔荣江,1957年生,河南郑州人。医生,偏好文学,2004年开始古典诗词写作。目前有《飞词集》、《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