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代表作有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一杯》、苏轼的《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秦观的《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辛弃疾的《浣溪沙·常道中即事》等。

浣溪沙又名“浣溪纱”,典出“西施浣纱”。西施是春秋末越国的浣纱女子,粉面桃花,楚楚动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儿看见倒影,忘了游水,渐渐沉到河底。历史上以“沉鱼”代称西施。传说西施浣纱处在今天浙江绍兴的若耶溪,该溪因此又名“浣纱溪”。

浣溪沙 张海鸥

  • 1.《浣溪沙·贺婚近现代·张海鸥诗事纷纭幻亦真。我缘诗事识樱人。弦歌二载意方殷。折桂康园亲卷帙,结缡岭海共甘辛。葩经盈手证良婚。
男,满族,1954年生。1982年3毕业于河北师大中文系,获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获硕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获博士学位。1997年至今,在中山大学中文系任教。 现为古代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韵文学会副秘书长、中国词学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古代文学学会秘书长、广州市语言文学学会副会长。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唐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