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代表作有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一杯》、苏轼的《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秦观的《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辛弃疾的《浣溪沙·常道中即事》等。

浣溪沙又名“浣溪纱”,典出“西施浣纱”。西施是春秋末越国的浣纱女子,粉面桃花,楚楚动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儿看见倒影,忘了游水,渐渐沉到河底。历史上以“沉鱼”代称西施。传说西施浣纱处在今天浙江绍兴的若耶溪,该溪因此又名“浣纱溪”。

浣溪沙 黄节

黄节(1873-1935) 原名晦闻,字玉昆,号纯熙。甘右滩人。清末在上与章太炎、叙伦等创立国学保存会,刊印《风雨楼丛书》,创办《国粹学报》。民国后入南社,长居北京,任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清华大学研究院导师。一度出任广东教育厅厅长。以名世,与梁鼎芬、罗瘿公、曾习经合称岭南近代四家。作品兼见唐诗文采与宋诗骨格,人称"唐面宋骨"。对先秦、汉魏六朝诗文颇多精当见解。有《诗旨纂辞》、《变雅》、《汉魏乐府笺》、《魏文帝魏武帝诗注》、《曹子建诗注》、《阮步兵诗注》、《鲍参军诗注集说》、《谢康乐诗注》、《谢宣城诗注》、《顾亭林诗说》、《蒹葭楼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