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代表作有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一杯》、苏轼的《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秦观的《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辛弃疾的《浣溪沙·常道中即事》等。

浣溪沙又名“浣溪纱”,典出“西施浣纱”。西施是春秋末越国的浣纱女子,粉面桃花,楚楚动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儿看见倒影,忘了游水,渐渐沉到河底。历史上以“沉鱼”代称西施。传说西施浣纱处在今天浙江绍兴的若耶溪,该溪因此又名“浣纱溪”。

浣溪沙 许宝蘅

许宝蘅(1875-1961) 字季湘,号巢,又号夬庐、耋斋。浙江仁和人。光绪举人。任学部主事、军机章京。民国时先后任总统府秘书、国务院秘书长,1927年任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副馆长,兼管掌故部。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被周恩来总理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有《说文形系》、《掌故丛编》、《巢簃随笔》、《巢云簃楹帖》、《巢云簃稿》、《巢云簃词稿》、《咏篱仙馆别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