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代表作有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一杯》、苏轼的《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秦观的《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辛弃疾的《浣溪沙·常道中即事》等。

浣溪沙又名“浣溪纱”,典出“西施浣纱”。西施是春秋末越国的浣纱女子,粉面桃花,楚楚动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儿看见倒影,忘了游水,渐渐沉到河底。历史上以“沉鱼”代称西施。传说西施浣纱处在今天浙江绍兴的若耶溪,该溪因此又名“浣纱溪”。

浣溪沙 汪石青

  • 1.《浣溪沙·樱桃近现代·汪石青小颗猩唇血血红。噙珠吹露倚东风。朝来烟雨弱为慵。槛外簇来新凤子,花间弹起白头翁。何时簠簋荐春宫。
  • 2.《浣溪沙·灵隐闲眺近现代·汪石青海日江湖韵可寻。春来兰若试登临。翛然何物是尘心。泉冷起时君莫问,峰飞来处藓犹鲜。至今山水两宜人。
汪石青(1900—1927),字炳麟,安徽黟县玲山人。读书于家之俪乐园,古文诗词俱工,兼擅制曲。曾从天虚我生陈蝶仙学琴。民国十六年丁卯春,自沉于邑之屏山湖。遗著经长子稚青整理抄写,编为《汪石青全集》,由次子亚青在台湾影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