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代表作有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一杯》、苏轼的《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秦观的《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辛弃疾的《浣溪沙·常道中即事》等。

浣溪沙又名“浣溪纱”,典出“西施浣纱”。西施是春秋末越国的浣纱女子,粉面桃花,楚楚动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儿看见倒影,忘了游水,渐渐沉到河底。历史上以“沉鱼”代称西施。传说西施浣纱处在今天浙江绍兴的若耶溪,该溪因此又名“浣纱溪”。

浣溪沙 董如兰

  • 1.《浣溪沙·庭梅明朝·董如兰墙角枝头雨雪晴。寒葩展靥若含颦。蟾蜍今夜十分明。细细暗香和梦嗅,椿椿怀抱费思评。心头有个未归人。
  • 2.《浣溪沙·溪花明朝·董如兰小立崖前支晓风。宜人偏在露华浓。盈盈临水自矜容。翠鸟啄馀青茎子,游鳞疑狎粉香丛。蓬窗撩乱画图中。
字畹仙,华亭(今属上)人,明御史吴江孙志儒继室。有《秋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