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元免费申请斑马英语体验课

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代表作有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一杯》、苏轼的《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秦观的《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辛弃疾的《浣溪沙·常道中即事》等。

浣溪沙又名“浣溪纱”,典出“西施浣纱”。西施是春秋末越国的浣纱女子,粉面桃花,楚楚动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儿看见倒影,忘了游水,渐渐沉到河底。历史上以“沉鱼”代称西施。传说西施浣纱处在今天浙江绍兴的若耶溪,该溪因此又名“浣纱溪”。

浣溪沙 姜彧

姜彧(1218~1293) 字文卿,元代官员,山东莱阳人,历任郎中、大都督府参议、知滨州课民种桑,岁余,新桑遍野,人名为“太守”桑。迁东平府判官,民遮道请留,为之不行。至元五年,拜治书侍御史,出为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察使,拜刑台御史中丞。以老病归济南,寻擢燕南、河北道提刑按察使。三十年二,以疾卒。年七十六,子迪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