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代表作有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一杯》、苏轼的《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秦观的《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辛弃疾的《浣溪沙·常道中即事》等。

浣溪沙又名“浣溪纱”,典出“西施浣纱”。西施是春秋末越国的浣纱女子,粉面桃花,楚楚动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儿看见倒影,忘了游水,渐渐沉到河底。历史上以“沉鱼”代称西施。传说西施浣纱处在今天浙江绍兴的若耶溪,该溪因此又名“浣纱溪”。

浣溪沙 许德高

许德高字效庳,一字劭年,江苏丹徒人。祖汝棻,清进士,官福建官铁局总办,与郑苏戡为至交。父经农,清癸卯举人,解放后任上文史馆馆员。效庳自幼为其祖父所亲授文学,性聪颖,最擅作,为苏戡所赏识,时予指正,许为佳子弟。许德高逝于五七年秋,后其友陈文无名珂收其遗诗油印一册,即安事室遗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