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代表作有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一杯》、苏轼的《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秦观的《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辛弃疾的《浣溪沙·常道中即事》等。

浣溪沙又名“浣溪纱”,典出“西施浣纱”。西施是春秋末越国的浣纱女子,粉面桃花,楚楚动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儿看见倒影,忘了游水,渐渐沉到河底。历史上以“沉鱼”代称西施。传说西施浣纱处在今天浙江绍兴的若耶溪,该溪因此又名“浣纱溪”。

浣溪沙 顾之琼

  • 1.《浣溪沙·闺思清朝·顾之琼一缕乌云散篆香。雨丝红泪破残妆。沉吟长自送斜阳。烟袅袅升迟宝鼎,雨濛濛过冻银床。不堪人去日添长。
  • 2.《浣溪沙·春游清朝·顾之琼腰肢瘦损不胜罗。无那春来病染多。含情未语照晴波。金约腕垂纤笋丽,玉搔头亸醉颜酡。小桥归艇起渔歌。
字玉蕊,钱塘人,翰林钱绳庵室,进士元修、肇修母。有《亦政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