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简介

立春,又名正节、岁节、改岁、岁旦、打春等,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于每年公历2月3-5日交节。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

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在传统观念中,立春有吉祥的涵义。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自然界,立春最显著的特点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在中国的北回归线(黄赤交角)及其以南一带,可明显感觉到早春的气息,而部分地区来讲只是入春天的前奏,万物尚未复苏,还处于万物闭藏的冬天

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干支纪元,以寅月为春正、立春为岁首。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立春在古代是重要的祭祀节日,也是劝农备耕的重要时节,后逐渐演变为流传千年的各种民俗:包括演春、迎春、打春、咬春等。

冷朝阳·关于立春的古诗(共1首)

  • 1.《立春唐朝·冷朝阳玉律传佳节,青阳应此辰。土牛呈岁稔,彩燕表年春。腊尽星回次,寒馀月建寅。风光行处好,云物望中新。流水初销冻,潜鱼欲振鳞。梅花将柳色,偏思越乡人。
冷朝阳,唐诗人。江宁(今南京)人。代宗大历四年(769)登进士第,不待授官,即归江宁省亲,当时著名钱起李嘉祐韩翃李端等大会饯行,赋诗送别,为一时盛事。五年至八年间为相卫节度使薛嵩幕客。兴元元年任太子正字,贞元中官至监察御史。朝阳诗工于五律,以写景见长。如《登灵善寺塔》:“天映窗近,月桂拂檐香。华岳三峰小,黄河一带长”。辛文房《唐才子传》称其“在大历诸才子,法度稍弱,字韵清越”。有集传于世,不见于史志著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