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简介

立春,又名正节、岁节、改岁、岁旦、打春等,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于每年公历2月3-5日交节。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

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在传统观念中,立春有吉祥的涵义。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自然界,立春最显著的特点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在中国的北回归线(黄赤交角)及其以南一带,可明显感觉到早春的气息,而部分地区来讲只是入春天的前奏,万物尚未复苏,还处于万物闭藏的冬天

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干支纪元,以寅月为春正、立春为岁首。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立春在古代是重要的祭祀节日,也是劝农备耕的重要时节,后逐渐演变为流传千年的各种民俗:包括演春、迎春、打春、咬春等。

黄衷·关于立春的古诗(共4首)

  • 1.《邕管立春日江行阻风明朝·黄衷雄风似倚东皇势,吹我船头欲倒回。大地渐敷江上草,浮云都付掌中杯。明堂当御青阳左,旧业仍荒白涧隈。自古兹辰颁恤政,遐方吾愧佐时才。
  • 2.《乙巳灯夕立春力病戏笔明朝·黄衷清时仍忝古稀翁,谩雪芹芽照病容。隐隐鼓钟晴挟雨,欣欣桃李白矜红。试灯芳夕沾春酌,把火新畬散早农。为报游人休尽兴,秾华长在闰正中。
  • 3.《立春和姚东桥二首·其一明朝·黄衷朝衣湖上两鞭春,绵力初交谢百钧。风雨试灯逢粤客,羔豚祈岁赛芒神。渐知槐目将舒暖,却妒云姿解弄新。庾信经年归未得,江南佳丽少诗人。
  • 4.《灌阳立春明朝·黄衷东郊笳鼓献芳晨,陌上晴风市上人。彩仗环牛方祝稔,筠盘呈韭已逢新。泉声动壑寒应减,土脉迎花暖未匀。不是执规行岁令,遐方那解更知春。
黄衷,明广东南海人,字子和。弘治九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监江北诸仓,清查积年侵羡,得粟十余万石。历户部员外郎、湖州知府、晋广西参政,督粮严法绳奸,境内肃然。后抚南,镇湖广皆有政绩。官至兵部右侍郎。致仕卒,年八十。有《海语》、《矩洲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