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简介

立春,又名正节、岁节、改岁、岁旦、打春等,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于每年公历2月3-5日交节。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

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在传统观念中,立春有吉祥的涵义。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自然界,立春最显著的特点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在中国的北回归线(黄赤交角)及其以南一带,可明显感觉到早春的气息,而部分地区来讲只是入春天的前奏,万物尚未复苏,还处于万物闭藏的冬天

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干支纪元,以寅月为春正、立春为岁首。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立春在古代是重要的祭祀节日,也是劝农备耕的重要时节,后逐渐演变为流传千年的各种民俗:包括演春、迎春、打春、咬春等。

黄佐·关于立春的古诗(共4首)

  • 1.《腊月立春感怀次梁南皋韵三首·其一明朝·黄佐岁晚春阳开淑景,海滨林薄振暄风。朱门杂沓笙歌里,皂帽逍遥水石中。南国暖回莺易至,北河冰结鹢难通。沉香亭上花应发,谁奏清平入汉宫。
  • 2.《立春日东墅探梅简刘东溪中丞明朝·黄佐招携东墅探寒梅,冷蕊疏枝尚未开。绣豸金貂频促席,吴歌楚舞肯停杯。东皇已正苍龙貂,灵女虚传赤凤来。风籁萧萧归路晚,采芳何处是春台。
  • 3.《腊月立春感怀次梁南皋韵三首·其三明朝·黄佐萱草淩寒先自生,皋禽掠暖复交鸣。百年未满秖须醉,万事逢新殊可惊。楚地雪霜当岭尽,粤台云物到春明。登临一笑人间世,犹有沧浪堪濯缨。
  • 4.《灯夕立春明朝·黄佐东风澹澹月团团,灯市逢春倍觉欢。汉苑烟花曾驻马,秦楼歌舞更骖鸾。传柑错忆红云花,缕菜惊看白玉盘。官柳野梅俱在眼,莫教长笛倚阑干。
黄佐(1490—1566)明广东香人,字才伯,号泰泉。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江西提学佥事,旋改督广西学校。弃官归养,久之起右春坊右谕德,擢侍读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与大学士夏言论河套事不合,寻罢归,日与诸生论道。学从程、朱为宗,学者称泰泉先生。所著《乐典》,自谓泄造化之秘。卒,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