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简介

立春,又名正节、岁节、改岁、岁旦、打春等,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于每年公历2月3-5日交节。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

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在传统观念中,立春有吉祥的涵义。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自然界,立春最显著的特点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在中国的北回归线(黄赤交角)及其以南一带,可明显感觉到早春的气息,而部分地区来讲只是入春天的前奏,万物尚未复苏,还处于万物闭藏的冬天

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干支纪元,以寅月为春正、立春为岁首。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立春在古代是重要的祭祀节日,也是劝农备耕的重要时节,后逐渐演变为流传千年的各种民俗:包括演春、迎春、打春、咬春等。

陈杰·关于立春的古诗(共3首)

  • 1.《立春久渴雨大阃正月八日祷遄应宋朝·陈杰农祥见正久当雨,元日至人还要晴。长旦始和开岁事,一番既渥起春耕。瓣香及物何神速,咫拜瞻天只备诚。小待为霖三日足,灯宵又放十分明。
  • 2.《人日立春极寒宋朝·陈杰彩鞭点雨斧如雷,头上顽云打不开。冬序方随人日尽,春愁却载土牛来。几多漕运留冰解,何限耕桑要暖回。惟有上林花自早,天公羯鼓更频催。
  • 3.《腊月中旬立春快雪遄晴宋朝·陈杰夜光吟屋炯无卢,晓色梅檐重粲然。芒端残腊洗晴雪,花底好春回隔年。田畴膏脉占时早,禽鸟和声得气先。多少趋生寰宇望,紫皇更斡大钧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