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简介

立春,又名正节、岁节、改岁、岁旦、打春等,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于每年公历2月3-5日交节。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

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在传统观念中,立春有吉祥的涵义。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自然界,立春最显著的特点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在中国的北回归线(黄赤交角)及其以南一带,可明显感觉到早春的气息,而部分地区来讲只是入春天的前奏,万物尚未复苏,还处于万物闭藏的冬天

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干支纪元,以寅月为春正、立春为岁首。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立春在古代是重要的祭祀节日,也是劝农备耕的重要时节,后逐渐演变为流传千年的各种民俗:包括演春、迎春、打春、咬春等。

伯昏子·关于立春的古诗(共1首)

  • 1.《蝶恋花·立春近现代·伯昏子挟瑟沉身沙海阵。清笛声来,素手么弦顿。镂影棂窗光寸寸,奇文古篆谁能认。槁木难舒冬日困。楣上新符,叵压前年恨。放眼平芜云物润,群峰但有凄凉份。
伯昏子,本名眭谦,字卬菭,号由蘖斋主人, 1966年10月生, 江苏镇江人。出版作品有《由蘖斋吟稿》、译作《莪默绝句集译笺》(“鲁拜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