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简介

卉,(英文:flowers and plants),是用来描绘欣赏的植物的统称,具有繁殖功能的短枝,有许多种类。从狭义角度来看,"卉"专指那些既具观赏价值又有实用意义的草本植物;而从广义上讲,它则涵盖了所有经过人工栽培和驯化后,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典型的花,在一个有限生长的短轴上,着生花萼、花瓣和产生生殖细胞的雄蕊与雌蕊。花由花冠、花萼、花托、花蕊组成,有各种各样的颜色,长得也各种各样,有香味或无香味等。

花卉按照观赏特性可划分为六大类别,分别是:观花、观果、观叶、观茎、观芽以及芳香类。根据生物学特性,分类为草本、木本、多浆及草坪植物。根据耐寒能力,分类为耐寒、半耐寒和不耐寒三类;依据对水分的需求,分为旱生、中生、水生和湿生四种;对光照的喜好,可分为阳性、阴性和中性。

3500余年前,古埃及帝国已有花卉的存在记录;同时,在中国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也发掘出了保存完好的7000年前花卉。中国古代文学中也有众多以花卉为主题的作品,例如《牡丹亭还魂记》、《牡丹亭》、《西京杂记》以及《全芳备祖》等。

中国花卉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花卉种植面积约150万公顷,花卉从业人员超500万人。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花卉生产国、重要的花卉贸易国和花卉消费国。

白居易·关于花的古诗(共60首)

  • 21.《陈家紫藤花下赠周判官唐朝·白居易 藤花无次第,万朵一时开。不是周从事,何人唤我来。
  • 22.《石榴树唐朝·白居易 可怜颜色好阴凉,叶剪红笺花扑霜。伞盖低垂金翡翠,薰笼乱搭绣衣裳。春芽细炷千灯焰,夏蕊浓焚百和香。见说上林无此树,只教桃柳占年芳。
  • 23.《下邽庄南桃花唐朝·白居易 村南无限桃花发,唯我多情独自来。 日暮风吹红满地,无人解惜为谁开。
  • 24.《紫薇花唐朝·白居易 紫薇花对紫微翁,名目虽同貌不同。独占芳菲当夏景, 不将颜色托春风。浔阳官舍双高树,兴善僧庭一大丛。 何似苏州安置处,花堂栏下月明中。
  • 25.《感白莲花唐朝·白居易 白白芙蓉花,本生吴江濆。不与红者杂,色类自区分。 谁移尔至此,姑苏白使君。初来苦憔悴,久乃芳氛氲。 月月叶换叶,年年根生根。陈根与故叶,销化成泥尘。 化...
  • 26.《感芍药花,寄正一上人唐朝·白居易 今日阶前红芍药,几花欲老几花新。开时不解比色相, 落后始知如幻身。空门此去几多地,欲把残花问上人。
  • 27.《浔阳三题·东林寺白莲唐朝·白居易 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 白日发光彩,清飙散芳馨。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 我惭尘垢眼,见此琼瑶英。乃知红莲花,虚得清净名。 夏...
  • 28.《微之宅残牡丹唐朝·白居易 残红零落无人赏,雨打风摧花不全。 诸处见时犹怅望,况当元九小亭前。
  • 29.《忆杭州梅花,因叙旧游,寄萧协律唐朝·白居易 三年闲闷在馀杭,曾为梅花醉几场。伍相庙边繁似雪, 孤山园里丽如妆。蹋随游骑心长惜,折赠佳人手亦香。 赏自初开直至落,欢因小饮便成狂。薛刘相次埋新垄, 沈...
  • 30.《种白莲唐朝·白居易 吴中白藕洛中栽,莫恋江南花懒开。 万里携归尔知否,红蕉朱槿不将来。
  • 31.《白牡丹唐朝·白居易 白花冷澹无人爱,亦占芳名道牡丹。 应似东宫白赞善,被人还唤作朝官。
  • 32.《和薛秀才寻梅花同饮见赠唐朝·白居易 忽惊林下发寒梅,便试花前饮冷杯。白马走迎诗客去, 红筵铺待舞人来。歌声怨处微微落,酒气熏时旋旋开。 若到岁寒无雨雪,犹应醉得两三回。
  • 33.《禁中九日对菊花酒忆元九唐朝·白居易 赐酒盈杯谁共持,宫花满把独相思。 相思只傍花边立,尽日吟君咏菊诗。
  • 34.《秋题牡丹丛唐朝·白居易晚丛白露夕,衰叶凉风朝。红艳久已歇,碧芳今亦销。幽人坐相对,心事共萧条。
  • 35.《衰荷唐朝·白居易 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乾。 无人解爱萧条境,更绕衰丛一匝看。
  • 36.《白牡丹唐朝·白居易 城中看花客,旦暮走营营。素华人不顾,亦占牡丹名。 闭在深寺中,车马无来声。唯有钱学士,尽日绕丛行。 怜此皓然质,无人自芳馨。众嫌我独赏,移植在中庭。 留...
  • 37.《题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诸僧众唐朝·白居易 山榴花似结红巾,容艳新妍占断春。色相故关行道地, 香尘拟触坐禅人。瞿昙弟子君知否,恐是天魔女化身。
  • 38.《重题西明寺牡丹唐朝·白居易 往年君向东都去,曾叹花时君未回。今年况作江陵别, 惆怅花前又独来。只愁离别长如此,不道明年花不开。
  • 39.《对晚开夜合花赠皇甫郎中唐朝·白居易 移晚校一月,花迟过半年。红开杪秋日,翠合欲昏天。 白露滴未死,凉风吹更鲜。后时谁肯顾,唯我与君怜。
  • 40.《感樱桃花,因招饮客唐朝·白居易 樱桃昨夜开如雪,鬓发今年白似霜。渐觉花前成老丑, 何曾酒后更颠狂。谁能闻此来相劝,共泥春风醉一场。
白居易的诗词曲代表作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