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简介

卉,(英文:flowers and plants),是用来描绘欣赏的植物的统称,具有繁殖功能的短枝,有许多种类。从狭义角度来看,"卉"专指那些既具观赏价值又有实用意义的草本植物;而从广义上讲,它则涵盖了所有经过人工栽培和驯化后,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典型的花,在一个有限生长的短轴上,着生花萼、花瓣和产生生殖细胞的雄蕊与雌蕊。花由花冠、花萼、花托、花蕊组成,有各种各样的颜色,长得也各种各样,有香味或无香味等。

花卉按照观赏特性可划分为六大类别,分别是:观花、观果、观叶、观茎、观芽以及芳香类。根据生物学特性,分类为草本、木本、多浆及草坪植物。根据耐寒能力,分类为耐寒、半耐寒和不耐寒三类;依据对水分的需求,分为旱生、中生、水生和湿生四种;对光照的喜好,可分为阳性、阴性和中性。

3500余年前,古埃及帝国已有花卉的存在记录;同时,在中国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也发掘出了保存完好的7000年前花卉。中国古代文学中也有众多以花卉为主题的作品,例如《牡丹亭还魂记》、《牡丹亭》、《西京杂记》以及《全芳备祖》等。

中国花卉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花卉种植面积约150万公顷,花卉从业人员超500万人。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花卉生产国、重要的花卉贸易国和花卉消费国。

溥儒·关于花的古诗(共1首)

  • 1.《摸鱼儿·法源寺牡丹用诵芬室主人韵清朝·溥儒现庄严、花鬘世界,春心先已相许。天香缥缈倾城色,醉靥临风解语。漫延伫。怕绮梦无端,忏尽云堂鼓。共谁小驻。看玉佩初翻,金裙乱舞。倚槛门娇楚。无双艳,莫便相逢迟暮。...
爱新觉罗 溥儒(1896~1963),字心畬,为清道光皇帝之后,咸丰、同治、光绪三朝重臣。北京政法大学毕业,获德国天文学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师范大学等校教授。清廷被推翻后,奉亲隐居,号西逸士。与张大千齐名,当时有“南张北溥”之称。1949年去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