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简介

卉,(英文:flowers and plants),是用来描绘欣赏的植物的统称,具有繁殖功能的短枝,有许多种类。从狭义角度来看,"卉"专指那些既具观赏价值又有实用意义的草本植物;而从广义上讲,它则涵盖了所有经过人工栽培和驯化后,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典型的花,在一个有限生长的短轴上,着生花萼、花瓣和产生生殖细胞的雄蕊与雌蕊。花由花冠、花萼、花托、花蕊组成,有各种各样的颜色,长得也各种各样,有香味或无香味等。

花卉按照观赏特性可划分为六大类别,分别是:观花、观果、观叶、观茎、观芽以及芳香类。根据生物学特性,分类为草本、木本、多浆及草坪植物。根据耐寒能力,分类为耐寒、半耐寒和不耐寒三类;依据对水分的需求,分为旱生、中生、水生和湿生四种;对光照的喜好,可分为阳性、阴性和中性。

3500余年前,古埃及帝国已有花卉的存在记录;同时,在中国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也发掘出了保存完好的7000年前花卉。中国古代文学中也有众多以花卉为主题的作品,例如《牡丹亭还魂记》、《牡丹亭》、《西京杂记》以及《全芳备祖》等。

中国花卉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花卉种植面积约150万公顷,花卉从业人员超500万人。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花卉生产国、重要的花卉贸易国和花卉消费国。

杨士琦·关于花的古诗(共1首)

  • 1.《扫花游·崇效寺看牡丹清朝·杨士琦柳湖西去,有一带禅房,送来眼底。行行且止。这天香国色,温柔绮丽。红杏青松,怎比姚黄魏紫。大欢喜。更公子镫前,美人镜里。三百年往事。经小劫沧桑,苦逢庚子。老僧不死...
1862-1918年,字杏城,清同治元年1862年)生于泗州招贤乡(今盱眙县鲍集乡梁集村),杨士骧之弟。光绪八年(1882年)中举,报捐道员。十一年,捐指直隶试用,10余年一直总办关内外铁路事宜。光绪二十五年,杨为两广总督李鸿章重用,与兄士骧同赴广州效命。后李迁北洋大臣,而兄弟同回北京参预机密,双双青于北京幕府。此间,与庆亲王奕劻及袁世凯过往甚厚。翌年,曾上书袁世凯请求镇压义和团运动,并担任李鸿章与八国联军议和中的联络员。二十七年,李死后,杨转身投靠袁世凯,任洋务总文案献,成为袁“运动亲贵,掌握政权”的前卒,持续十数年受宠不衰,被袁视为心腹,且素称“智囊”。《辛丑条约》既订,杨受袁世凯重托,持银10万两贿赂庆亲王,以其乖巧的口舌,应变的心计,将奕、袁拉入一伙,一跃擢任邮传部长。光绪三十二年九,袁世凯责任内阁制度失败。杨主动充当袁排除异己瞿鸿禨、岑春煊阴谋的主角,与奕合作,密调戊戌政变前的档案,另耗银 2万两,得陷害瞿、岑2人佐证,其心计高深莫测,为世之稀。辛亥革命告成。杨随机应变,力劝袁世凯迫清帝退位,与南方议和,自甘为议和专使唐绍仪随员。民国4年(1915年),杨深知袁反对共和、乐于称帝的心理,一拍即合,于次年元月,极力拥戴袁登上“洪宪皇帝”的宝座。旋,又因是袁世凯的幸臣之缘,再迁升政事堂左臣。权力竟驾于国务卿徐世昌之上。民国7年,杨士琦伴随袁世凯破灭2年已久的“皇帝梦”,于郁郁不得“志”中,结束其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