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简介

卉,(英文:flowers and plants),是用来描绘欣赏的植物的统称,具有繁殖功能的短枝,有许多种类。从狭义角度来看,"卉"专指那些既具观赏价值又有实用意义的草本植物;而从广义上讲,它则涵盖了所有经过人工栽培和驯化后,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典型的花,在一个有限生长的短轴上,着生花萼、花瓣和产生生殖细胞的雄蕊与雌蕊。花由花冠、花萼、花托、花蕊组成,有各种各样的颜色,长得也各种各样,有香味或无香味等。

花卉按照观赏特性可划分为六大类别,分别是:观花、观果、观叶、观茎、观芽以及芳香类。根据生物学特性,分类为草本、木本、多浆及草坪植物。根据耐寒能力,分类为耐寒、半耐寒和不耐寒三类;依据对水分的需求,分为旱生、中生、水生和湿生四种;对光照的喜好,可分为阳性、阴性和中性。

3500余年前,古埃及帝国已有花卉的存在记录;同时,在中国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也发掘出了保存完好的7000年前花卉。中国古代文学中也有众多以花卉为主题的作品,例如《牡丹亭还魂记》、《牡丹亭》、《西京杂记》以及《全芳备祖》等。

中国花卉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花卉种植面积约150万公顷,花卉从业人员超500万人。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花卉生产国、重要的花卉贸易国和花卉消费国。

吴子瑜·关于花的古诗(共1首)

吴子瑜(1885~1951),字少侯,号小鲁,台中东势人。父吴鸾旂,光绪年间监生,曾参与兴筑台湾建府工作,日治以后被命招安委员,而后曾任台中县参事、台中厅参事。子瑜家境优渥,大正初期赴北平、上海经商,1921年因父丧返台,后于台中太平冬瓜下建造祖坟、别墅花园,历时六年始完全落成,时人称为东山别墅。由于经商缘故,大抵在1943年以前,多次往返大陆与本岛间,1935年甚至全家迁居大陆,后约于本年归台,长居东山别墅花园内。在中国期间,曾与孙中山先生有过往来,多次捐资襄赞革命,并与吴佩孚相善,女儿吴燕生且为吴氏之义女;1922年在北京的台湾人组织「北京台湾青年会」,支持岛内民族主义活动,子瑜也是成员之一。  除于大陆营商外,1936年子瑜于台中建筑「天外天剧场」,剧场内经营有食堂、吃店、卖店、咖啡店、跳舞场,轰动一时。另曾被选任为台中市协议会员,也是大东信托会社的重要股东。平素尚雅,好吟咏,1926年加入「栎社」,常招致友举办东山吟会,此后栎社多次雅集便于此举行;又创立有「怡社」,成员亦以中部文人为主,同时子瑜也是台中「樗社」、「东墩吟社」的社员。生平所撰诗作,今日尚未见诗集刊刻,多散见于报刊中,内容殆以友朋情怀的抒发、行商羁旅的感怀、东山击钵活动写真为主〖以上有关吴子瑜诗作内容及生平大要,主要参见许俊雅〈栎社诗人吴子瑜及其诗初探〉,文章收入东海大学中文系编《日治时期台湾传统文学论文集》(台北:文津出版社,2003),其馀则参考当时报刊所载相关消息而得。〗。(黄美娥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