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简介

牡丹(学名:Paeonia × suffruticosa Andr.)又名洛阳、富贵、木芍药、鼠姑、鹿韭、白茸、百金、谷雨花,是芍药科、芍药属植物。为多年生落叶灌木,茎高达2米;分枝短而粗。叶通常为二回三出复叶,表面绿色,无毛,背面淡绿色,有时具白粉,叶柄长5-11厘米,和叶轴均无毛。花单生枝顶,苞片5,长椭圆形;萼片5,绿色,宽卵形,花瓣5或为重瓣,玫瑰色、红紫色、粉红色至白色,通常变异很大,倒卵形,顶端呈不规则的波状;花药长圆形,长4毫米;花盘革质,杯状,紫红色;心皮5,密生柔毛。蓇葖长圆形,密生黄褐色硬毛。花期5;果期6月。

花色泽艳丽,玉笑珠香,流潇洒,富丽堂皇,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在栽培类型中,主要根据花的颜色,可分成数百个品种。牡丹品种繁多,色泽亦多,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为上品,尤其黄、绿为贵。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

唐代白居易“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和刘禹锡“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句,是唐代牡丹品赏习俗的生动写照。清代末年,牡丹就曾被当作中国的国花,1985年5月牡丹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二。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在中国栽培甚广,并早已引种世界各地。牡丹花被拥戴为花中之王,有关文化和绘作品很丰富。

2019年7月15日,中国花卉协会发出《投票:我心中的国花》,投票总数362264票,牡丹胜出,得票高达79.71%。

李梦阳·关于牡丹花的古诗(共10首)

  • 1.《牡丹赏归柬边王二子明朝·李梦阳 非因绝代专芳品,岂复郊园守后时。夜静两姿应更剧,野寒风蕊莫频吹。空斋独忆香仍满,晴日重寻路不迟。肯拟飞觞留徒笔,愿扳骢马护高枝。
  • 2.《霖淫想郊园牡丹明朝·李梦阳 园途雨泞花遥阻,倚杖流云洒北郊。纵使彩烟遍国本,岂逾清露足春梢。卷心暗蕊须时苦,绿湿红沾任俗抛。传道魏绯累满眼,傍株今可结游庖。
  • 3.《陶王二君来赏牡丹明朝·李梦阳 同城何苦不同欢,况复春风到牡丹。香满正宜携酒问,色深番奈近灯看。綵云红雾晴长拥,澹月微霜夜故寒。任使群芳妒倾国,古今须让百花冠。
  • 4.《看牡丹晚移席草堂再赠许君明朝·李梦阳 晚坐移花酒并移,几镫窗月转春姿。情真解缆争侵夜,意不怜香岂尽卮。汹汹野风諠树恼,冥冥波浪去途疑。亦知仙种贪行豸,醉听邻鸡是别期。
  • 5.《牡丹绝句二首·其一明朝·李梦阳 自知国色无伦比,放遍群花每后开。独艳不教霜雪妒,先春甘让冻园梅。
  • 6.《牡丹五首·其二明朝·李梦阳 若使姚黄无魏紫,孰容倾国复倾城。接枝一任今人笑,不坠花王万古名。
  • 7.《人有送牡丹花至者与客同赋明朝·李梦阳 大梁城郭万人家,太半朱门竞此花。不为国姿宁用折,玩传宾手转须嗟。双牵戏蝶临书牖,独惹游丝扑钓槎。我亦有园新植此,往来无倦出城车。
  • 8.《谢南陵折赠牡丹十头咸楼子重瓣明朝·李梦阳 王花折送出朱门,国色俄临处士村。推积宝增春照耀,传看直至日黄昏。先抡上萼围诗卷,巳拚清香费酒樽。见说陈思才八斗,洛阳真谱许同论。
  • 9.《牡丹五首·其一明朝·李梦阳 乱絮繁华春更烟,一枝袅袅独风前。玉园忽漫无颜色,徐步看君却自怜。
  • 10.《人折牡丹见赠赋之明朝·李梦阳 俗眼开争折,花心抱自知。色新兼露至,香在有蜂随。老病伤春日,乾坤倚杖时。落红纷点点,忍把出群枝。
李梦阳的诗词曲代表作

李梦阳(1473年1月5日—1530年1月28日),字献吉,号空同,汉族,祖籍河南扶沟,出生于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后又还归故里,故《登科录》直书李梦阳为河南扶沟人。他善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李梦阳所倡导的文坛“复古”运动盛行了一个世纪,后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代表的“公安派”所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