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简介

牡丹(学名:Paeonia × suffruticosa Andr.)又名洛阳、富贵、木芍药、鼠姑、鹿韭、白茸、百金、谷雨花,是芍药科、芍药属植物。为多年生落叶灌木,茎高达2米;分枝短而粗。叶通常为二回三出复叶,表面绿色,无毛,背面淡绿色,有时具白粉,叶柄长5-11厘米,和叶轴均无毛。花单生枝顶,苞片5,长椭圆形;萼片5,绿色,宽卵形,花瓣5或为重瓣,玫瑰色、红紫色、粉红色至白色,通常变异很大,倒卵形,顶端呈不规则的波状;花药长圆形,长4毫米;花盘革质,杯状,紫红色;心皮5,密生柔毛。蓇葖长圆形,密生黄褐色硬毛。花期5;果期6月。

花色泽艳丽,玉笑珠香,流潇洒,富丽堂皇,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在栽培类型中,主要根据花的颜色,可分成数百个品种。牡丹品种繁多,色泽亦多,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为上品,尤其黄、绿为贵。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

唐代白居易“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和刘禹锡“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句,是唐代牡丹品赏习俗的生动写照。清代末年,牡丹就曾被当作中国的国花,1985年5月牡丹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二。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在中国栽培甚广,并早已引种世界各地。牡丹花被拥戴为花中之王,有关文化和绘作品很丰富。

2019年7月15日,中国花卉协会发出《投票:我心中的国花》,投票总数362264票,牡丹胜出,得票高达79.71%。

黄光·关于牡丹花的古诗(共1首)

黄光(1872—1945),谱名益谦,字梅僧,一字梅生,以字行。黄光自小天资陪颖,好学不倦,事亲至孝,兄弟友于,深受长辈们的赞许。黄光兴趣广泛,多才多艺,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已志。青年时曾游学于陈黻宸(介石)之门,治文学训诂之学。一生对经史、诗词、图画、书法、篆刻均有所钻研。黄光一生经历过晚清覆灭、辛亥革命、北洋军阀统治、国民党专制独裁和日本帝国主义入侵的各个时期。随着岁月的流逝,到了抗战后期,国民党政府的真目面暴露无遗。黄光的认识也逐渐有所提高。到1945年“八一五”抗战胜利的喜讯传来后不到一个月,他的前列腺复发,病倒在床,延到9月底便与世长辞了,享年七十四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