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简介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起始。斗指西南,太阳达黄经135°,在每年公历87、8日或9日。“立”,是开始之意;“秋”,意为禾谷成熟。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仅次于大暑小暑的第三热节气。在节气排列顺序上,处暑在立秋之后,秋季第二个节气“处暑”(末暑)才出暑。二十四节气有“三暑”(小暑、大暑、处暑),“三暑”中间还夹一个“立秋”节气,立秋之后才是处暑(末暑)。“三暑”与“三伏”均代表高温酷热天气,“三伏天”涉及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在二十四节气中,暑天比较长。

立秋意味着降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减少或下降。从立秋开始,阳气渐收,万物内敛。立秋与立春立夏立冬并称“四立”,也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立秋时,古时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还有“贴秋膘”、“咬秋”等习俗。

俞律·关于立秋的古诗(共1首)

俞律,号菊味,1928年元月出生于扬州,九岁随父母移家上海,毕业于光华大学。受家庭薰染,特好文学、戏曲、书。初中一年级在沪新中学参加峰文学社。十八岁起为《罗宾汉》、《半月戏剧》撰戏典评论,后陆续于《大公报》、《文汇报》、《新华日报》副刊发表散文、小品、歌。1957年划右,1979年平反后任南京市文协秘书长。南京市作协成立后任副主席、秘书长。南京市政协常委。出版有《湖边集》、《浮生百记》、《大书家萧娴》、《萧娴书法艺术解析》、《菊味轩诗钞》等小说、散文、评论、诗歌集。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江苏省诗词协会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