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简介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起始。斗指西南,太阳达黄经135°,在每年公历87、8日或9日。“立”,是开始之意;“秋”,意为禾谷成熟。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仅次于大暑小暑的第三热节气。在节气排列顺序上,处暑在立秋之后,秋季第二个节气“处暑”(末暑)才出暑。二十四节气有“三暑”(小暑、大暑、处暑),“三暑”中间还夹一个“立秋”节气,立秋之后才是处暑(末暑)。“三暑”与“三伏”均代表高温酷热天气,“三伏天”涉及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在二十四节气中,暑天比较长。

立秋意味着降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减少或下降。从立秋开始,阳气渐收,万物内敛。立秋与立春立夏立冬并称“四立”,也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立秋时,古时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还有“贴秋膘”、“咬秋”等习俗。

王拯·关于立秋的古诗(共2首)

  • 1.《金缕曲·子桢见示立秋之作亦用此调复次其韵清朝·王拯淅沥微商转。镇黄昏、檐花落处,溅珠抛霰。换得西风来人世,一枕梨云飘散。正的历、明星斜汉。挂起银钩梧梢月,荡红楼十二帘波展。云影薄,夜深捲。庾郎未病先愁懒。耐经年...
  • 2.《金缕曲·立秋日雷雨后作清朝·王拯怅望秋来久。讶秋来、破空雷雨,晚檐偏骤。洗出明河光似练,影著帘衣疏透。渐几点、萤灯穿牖。脆管高楼清歌夜,泥新凉、不放银壶漏。谁为我,拭金斗。小窗病枕牢相守。怅芳...
【生卒】:1815—1876
【介绍】: 清广西平人,初名锡振,以服膺宋包拯,改名拯,字定甫,号少鹤。道光二十一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官至通政使。同治时屡疏论军事形势及善后之难。工古文,常与梅曾亮相切磋,所作渊雅古茂,为世所重。有《龙壁房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