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简介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起始。斗指西南,太阳达黄经135°,在每年公历87、8日或9日。“立”,是开始之意;“秋”,意为禾谷成熟。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仅次于大暑小暑的第三热节气。在节气排列顺序上,处暑在立秋之后,秋季第二个节气“处暑”(末暑)才出暑。二十四节气有“三暑”(小暑、大暑、处暑),“三暑”中间还夹一个“立秋”节气,立秋之后才是处暑(末暑)。“三暑”与“三伏”均代表高温酷热天气,“三伏天”涉及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在二十四节气中,暑天比较长。

立秋意味着降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减少或下降。从立秋开始,阳气渐收,万物内敛。立秋与立春立夏立冬并称“四立”,也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立秋时,古时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还有“贴秋膘”、“咬秋”等习俗。

秦鸿·关于立秋的古诗(共3首)

  • 1.《己卯立秋近现代·秦鸿意态白云浮,浮生碧海沤。欢娱金掌露,恨痛玉盘羞。树影张天舞,阳光濯地流。一收曾万取,把盏唤清秋。
  • 2.《己巳立秋近现代·秦鸿天道自能公,行车路未穷。红花归素手,碧树有毛虫。聚散知云变,痴狂看狗疯。文章今已老,将欲哭秋风。
  • 3.《乙酉立秋寄莼客用胡僧韵近现代·秦鸿满地风涛入旧醅,蓬瀛枯海等尘埃。野王笛与泊舟客,陶令巾称漉酒才。红映市嚣唯闪烁,青高云霭自崔嵬。单衣祇合秋星下,呵壁无言赋七哀。
秦鸿,字子,号军持,别署泥斋、樗斋、履错堂、小员峤室。1967年6月生,江苏泰州人。毕业于华东工学院机械制造系。曾从事机械工程师、企业管理咨询师、职业经理人等工作。
中学开始自学诗词创作。出版有《泥词》(澳门学人)、《履错集》(黄山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