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寺简介

甘露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长江之滨的北固上,寺庙始建于东吴甘露年间(265—266年),故名“甘露寺”。又因建寺时逢甘露下降故名。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古刹之一。

三国时(265年),吴建寺庙。唐德宗时,宰相李德裕又施宅扩建。宋时迁建今址,寺北有多景楼,寺前有宋铸铁塔。由于甘露下降,预示太平祥瑞,故历代帝王多以甘露作年号,后寺废。唐中叶李德裕(787—850年)镇守镇江时,在山上建寺,不久又毁,后镇海节度使裴璩又重建甘露寺于山下。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甘露寺僧人祖宣又将寺移建于山上,后又几次毁建,但都在山上。

甘露寺与金山、焦山不同,采用了“以寺镇山”的手法,故有飞阁凌空之势,形成了“夺冠山”的特色。甘露寺建筑规模不大,殿宇小,原有大殿、老君神殿、观音殿、江声阁、多景楼和凌亭等,均为清代建筑,现为北固山辟为公园。

李东阳·甘露寺的古诗(共1首)

  • 1.《与赵梦麟诸人游甘露寺明朝·李东阳涧筿岩杉处处通,野寒吹雨堕空蒙。垂藤路绕千年石,老鹤巢倾半夜风。淮浦树来江口断,金陵潮落海门空。关书未报三边捷,万里中原一望中。
李东阳的诗词曲代表作

李东阳生于正统十二年六九日,卒于正德十一年七月二十日(1447年7月21日-1516年8月17日),字宾之,号西涯。祖籍湖广长沙府陵,因家族世代为行伍出身,入京师戍守,属金吾左卫籍。
李东阳八岁时以神童入顺天府学,天顺六年中举,天顺八年举二甲进士第一,授庶吉士,官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右侍郎、侍读学士入直文渊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官至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死后赠太师,谥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