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寺简介

甘露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长江之滨的北固上,寺庙始建于东吴甘露年间(265—266年),故名“甘露寺”。又因建寺时逢甘露下降故名。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古刹之一。

三国时(265年),吴建寺庙。唐德宗时,宰相李德裕又施宅扩建。宋时迁建今址,寺北有多景楼,寺前有宋铸铁塔。由于甘露下降,预示太平祥瑞,故历代帝王多以甘露作年号,后寺废。唐中叶李德裕(787—850年)镇守镇江时,在山上建寺,不久又毁,后镇海节度使裴璩又重建甘露寺于山下。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甘露寺僧人祖宣又将寺移建于山上,后又几次毁建,但都在山上。

甘露寺与金山、焦山不同,采用了“以寺镇山”的手法,故有飞阁凌空之势,形成了“夺冠山”的特色。甘露寺建筑规模不大,殿宇小,原有大殿、老君神殿、观音殿、江声阁、多景楼和凌亭等,均为清代建筑,现为北固山辟为公园。

蔡肇·甘露寺的古诗(共2首)

  • 1.《冬日游甘露寺宋朝·蔡肇 漕河胶舟水流咽,水关著键行者歇。大江伏槎卧长剑,万顷湿银寒不结。蓬莱诸仙亦避寒,海门冥冥冻欲坼。朔风吹晚雁叫空,蓬巷松杉崖石裂。道人丈室最高处,地炉蒲团稳坐热...
  • 2.《甘露寺遭火宋朝·蔡肇 聚墨魔宫殿,毗岚色界天。劫灰迷狠石,铅水泫铜仙。扁榜无佳句,华榱有胜缘。大江春正碧,白昼岛夷船。
蔡肇的诗词曲代表作

蔡肇(?~1119)字天启,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蔡渊子。北宋画家,能山水人物木石,善文,著有《丹阳集》,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蔡肇初事王安石,见器重,又从苏轼游,声誉益显。尝与王诜、李公麟、苏轼、米芾等十六人雅集西园。在京师开封任官时,画平冈老木,余纸请李公麟画远水归雁和舟楫,早萌退隐之意。画迹有《松路仙岩图》、《山麓渔舟图》、《陂钟馗图》、《松下逍遥图》、《煎图》,著录于《绘事备考》。又《仁寿图》相传是其作品,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