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纱 曾廉

  • 21.《浣溪纱·牡丹清朝·曾廉玉槛雕阑为惜春。锦棚十幅护晴云。只宜檀板更金尊。娇态依人妆冉冉,甜香满座醉醺醺。纵教顽石也销魂。
  • 22.《浣溪纱·嫁得檀郎复自由清朝·曾廉嫁得檀郎复自由。一场买卖死才休。尊前紧属莫回头。解脱冤家是好逑。忘机相狎似沙鸥。一丝才属尽绸缪。
  • 23.《浣溪纱·赠云娘清朝·曾廉蝶板长裙惹紫烟。落花流水叹经年。未飘到蝶已闻蝉。几度倚声同脉脉,一时顾影自翩翩。有人唤作广寒仙。
  • 24.《浣溪纱·邵伯艇子置酒清朝·曾廉邵伯湖船小画堂。纱棂两面见山光。玉人列坐碧罗裳。怕日多依杨柳岸,避人小泊水云乡。兰陵美酒郁金香。
  • 25.《浣溪纱·看花清朝·曾廉天为繁花大放晴。对花靳语花应赪。个人怪道欠聪明。未许三生成旧果,只消一笑破愁城。打开酒瓮玉山倾。
  • 26.《浣溪纱·棣园清朝·曾廉曲曲环池是画廊。金鱼长过鲤鱼长。棣园馆舍甲维扬。石笋三寻苔藓碧,溪桥几处藻莼香。重城似在水云乡。
  • 27.《浣溪纱·扬州小河清朝·曾廉晓日维舟曲岸滨。茅檐洒扫净无尘。飞花何处只黏人。星角芦丛抽嫩笋,河边鱼罩出鲜鳞。瓷盘风味最清新。
  • 28.《浣溪纱·春困清朝·曾廉春困奄奄惹睡魔。起来帘下盼庭柯。重门寂寂落花多。夜染花红盈十指,晓融柳黛上双蛾。只愁无奈柳丝何。
  • 29.《浣溪纱·春景清朝·曾廉欢宴连番酒未消。撩人暮暮复朝朝。儿童喧趁卖饧箫。画院杏花红隐隐,板桥流水碧迢迢。鞦韆架子上青霄。
  • 30.《浣溪纱·鸡冠花清朝·曾廉洛下名园万锦红。三三五五画图中。从来仙鹤最难逢。谁对欢场歌白日,自矜得意向秋风。寸丹透顶是英雄。
曾廉(1856-1928),字伯隅,湖南宝庆邵阳县石牛(今湖南邵东县汪塘乡境内)人。光绪二十年(1894),中举人。翌年会试后,任国子监助教,参与编修《大清会典》,为大学士徐桐赏识。戊戍维新运动中,曾上书朝廷,指责康有为、梁启超为“舞文诬圣,聚众行邪,假权行教”之徒。时雀塘铺(今新邵县境内)人樊锥在邵阳组织“南学会”反旧教,倡新学。曾于邵阳学宫会集群儒斥樊“倡邪说,背圣教”,将其驱逐出邵阳。清末,列强入侵,日寇占琉球,蚀高丽(朝鲜),进而图犯辽边,“国将不国”。曾慷慨陈词,反对乞和,主张启用刚正忠义将帅,力拒外敌,以固边疆。八国联军侵华(1900),曾随李秉衡出兵抗击。兵败,李自杀,曾投江为部卒营救。后调任陕西候补道,继续支持义和团保卫北京、天津的反帝爱国斗争。光绪二十八年(1902)曾因支持义和团而获罪,遂隐居贵州锦屏县的梅屏山下,筑“掘阅园”从事教学与著述。1902年客居贵州后从事于改编元史,著成《元书》102卷,1911年刊行,另有《元史考证》4卷。他虽取同乡先贤魏源的《元史新编》为蓝本,而宗旨却与魏源以来诸家致力于广搜中外史料、考订史实以补正《元史》者全然不同,自称欲继孔子作《春秋》之志,申明纲常大义。宣统二年(1910),曾返故乡,长杨塘书院。其时已废科举,兴学堂,曾仍力倡旧学,尚孔孟之道,以“仁学”自勉。民国2年(1913)邀同仁筹募钱粮,建立“岩畔村积谷会”,解饥民之困。民国17年农历六初三日逝世。著有《元书》等书传世。有《瓠庵集》、《瓠庵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