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简介

重阳节(Double Ninth Festival),又称“重九”、“踏秋”,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每年的农历九初九。《易经》中将“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称“重阳”。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重阳节”名称文字记载始见于三国时期。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一直被传承。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晒秋、赏菊、饮宴祈寿等习俗。后来,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重阳节习俗项目保护单位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估合格。

项安世·重阳节的古诗词(共7首)

  • 1.《次韵重九宋朝·项安世渊明平生意,岂但专一壑。心事如于菟,赤手未易缚。平陆多江湖,政恐失双脚。意携东篱花,归伴南山鹤。千载得斯人,此道有郛郭。肝胆郁轮囷,襟期渺磅礴。西风万物表,洗盏...
  • 2.《重阳复晴再次前韵宋朝·项安世一天云物护轻寒,阵阵清风约雨乾。造物有情聊作戏,诗家无赖强寻欢。吾人已办泥沾帽,晓色还教日照盘。咫尺龙山君莫负,草枯霜野正平宽。
  • 3.《次韵重阳值雨宋朝·项安世莫向西风怨雨寒,登高元自不须乾。葛巾漉酒何妨湿,破帽沾泥亦足欢。唤醉自应泉洒面,养花兼得露盈盘。游人几许重阳恨,凭仗新诗一笑宽。
  • 4.《重阳宋朝·项安世客里逢重九,匆匆惜岁华。篮舆上寒嵼,乌帽或欹斜。物熊如相何,村醪幸免赊。山深不见菊,荞麦正多花。
  • 5.《次韵承甫兄重阳宋朝·项安世露入枫林叶未黄,风将花信到南阳。一年好处咏九日,四海几人雕寸肠。偶尔至今成故事,亦须随分击萸囊。陶生孟祖当时意,可但区区为一觞。
  • 6.《次韵王少清重阳宋朝·项安世旋收积雨放秋阳,天亦殷勤慰酒肠。篱下看花元自逸,公前露首固非狂。芙蓉幕底乡心动,竹叶杯中古意长。每到佳阳怀旧隐,羡君犹尔愧吾忘。
  • 7.《重阳前一日大风雨宋朝·项安世天公著意做重阳,风伯驱除特地忙。扫尽残花与红叶,放教篱菊占秋光。

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