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简介

重阳节(Double Ninth Festival),又称“重九”、“踏秋”,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每年的农历九初九。《易经》中将“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称“重阳”。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重阳节”名称文字记载始见于三国时期。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一直被传承。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晒秋、赏菊、饮宴祈寿等习俗。后来,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重阳节习俗项目保护单位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估合格。

苏泂·重阳节的古诗词(共4首)

  • 1.《和陶九日闲居宋朝·苏泂斯人鲜常在,奄忽便一生。兹辰俄重九,令节谁所名。把菊见南山,吟诗忆渊明。素琴不具弦,大雅留遗声。伯始真粪土,饮水空遐龄。异时东坡下,尚有酒可倾。老难信遇否,物变...
  • 2.《重阳二首·九日登临两鬓华宋朝·苏泂九日登临两鬓华,鸥边秋色带风沙。绝怜当日陶彭泽,依旧无钱对菊花。
  • 3.《重阳二首·为客时多不解愁宋朝·苏泂为客时多不解愁,亦逢佳节强登楼。酒阑自摘茱萸望,何处青山是越州。
  • 4.《九日宋朝·苏泂茅檐小屋对青山,只有渊明一味闲。手把黄花玩尊酒,宛然风味义熙间。

[约公元一二oo年前后在世]字召叟,阴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庆元末前后在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