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简介

重阳节(Double Ninth Festival),又称“重九”、“踏秋”,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每年的农历九初九。《易经》中将“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称“重阳”。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重阳节”名称文字记载始见于三国时期。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一直被传承。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晒秋、赏菊、饮宴祈寿等习俗。后来,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重阳节习俗项目保护单位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估合格。

戴梓·重阳节的古诗词(共5首)

  • 1.《满城风雨近重阳·其五清朝·戴梓蒹葭莽莽水汤汤,老向高秋健激昂。豺祭云山腥草木,雁宾天路冷潇湘。三声鼓湿牛羊会,一亩宫飘黍稷场。未许桓温嘲令客,满城风雨近重阳。
  • 2.《满城风雨近重阳·其一清朝·戴梓满城风雨近重阳,门掩空濛薜荔长。何处扁舟频载菊,谁家新簏待飞觞。一舟咏雪芦千顷,万里书天雁几行。行淖酿途人不出,振衣徒切望危冈。
  • 3.《满城风雨近重阳·其二清朝·戴梓秋老中原草不芳,满城风雨近重阳。鸬鹚聚浴洲添水,蛱蝶潜飞径谢香。已办长吟酬令节,难将短褐受曦光。啼红殒赭萧萧树,吹送閒云卧草堂。
  • 4.《满城风雨近重阳·其三清朝·戴梓閒身端不负羲皇,老喜丹枫共醉乡。迟客琴尊虚社日,满城风雨近重阳。巢空海燕轻归国,树点寒鸦湿坐墙。天问读残时一笑,波生荒径亦沧桑。
  • 5.《满城风雨近重阳·其四清朝·戴梓看去人间总混茫,卑栖无漏报时光。声沈赛火虚神庙,阴散秋云变女墙。印屐莓苔盛潦水,满城风雨近重阳。茱萸欲佩晴难必,望断登临山一方。
【生卒】:1648—1725
【介绍】: 清浙江钱塘人,字文开。通天文算法,能自制火器。三藩乱时,以布衣从康亲王杰书军,授道员。战后,得康熙帝召见,授侍讲,参与纂修《律吕正义》。后遭人谗毁,谪戍关东,靠售书文字度日。所造“连珠铳”,实为原始机关枪。有《耕烟草堂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