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简介

重阳节(Double Ninth Festival),又称“重九”、“踏秋”,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每年的农历九初九。《易经》中将“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称“重阳”。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重阳节”名称文字记载始见于三国时期。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一直被传承。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晒秋、赏菊、饮宴祈寿等习俗。后来,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重阳节习俗项目保护单位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估合格。

崔荣江·重阳节的古诗词(共5首)

  • 1.《巫山一段云·其三·重阳之二近现代·崔荣江纤指弹新曲,宽衣裹瘦身。篱边小菊作芳邻,她似去年人。香艾薰明月,茱萸念远亲。青丝纵是满秋尘,依旧故乡魂。
  • 2.《浪淘沙·己丑重阳赏菊近现代·崔荣江何趣话重阳?笑指花黄。参差肥瘦探篱墙。无意枝头争国色,不著红妆。冷雨润寒香,淡抹轻霜。凭谁撷却也柔肠。愿付侬心如此朵,缀与君裳。
  • 3.《巫山一段云·其四·重阳之三近现代·崔荣江寒露如花泪,明蟾若我心。菊花一朵鬓边簪,酒酿替君斟。君写重阳句,我生怜爱心。耳旁轻道夜寒深,先去暖秋衾。
  • 4.《巫山一段云·其二·重阳之一近现代·崔荣江山径浮岚雾,柴扉落野霜。炊烟袅袅绕横梁,黄菊笑篱墙。杯酒同君饮,弯眉对月扬。今宵我愿把千觞,一醉话重阳。
  • 5.《江城子·重阳近现代·崔荣江泠风穿户皱蛾眉,问苍茫,月盈亏?萦怀花事,不堪与人私。且裹秋裳寻旧梦,听菊语,倚疏篱。鬓丝淩乱又霜披,恨垂髫,已成衰。韶华去了,不想弄胭脂。又近重阳风雨日,人老...

崔荣江,1957年生,河南郑州人。医生,偏好文学,2004年开始古典诗词写作。目前有《飞词集》、《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