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简介

重阳节(Double Ninth Festival),又称“重九”、“踏秋”,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每年的农历九初九。《易经》中将“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称“重阳”。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重阳节”名称文字记载始见于三国时期。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一直被传承。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晒秋、赏菊、饮宴祈寿等习俗。后来,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重阳节习俗项目保护单位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估合格。

程坚甫·重阳节的古诗词(共2首)

  • 1.《贺新凉·重阳近现代·程坚甫何处登临好。叹兰成、半生萧瑟,闲愁难去。独立苍茫扶短杖,极目高瞻远眺。风正急、知谁落帽。岁岁思亲挥涕泪,看寒烟、依旧凝衰草。牛羊下,暮山悄。西山寂寞人空老。一旬...
  • 2.《醉花阴·重阳近现代·程坚甫诗不成吟樽酒竭,虚度重阳节。何以遣闲愁,落叶疏林,啼鸟声凄切。登山临水成陈迹,长为饥寒役。向晚倚斜阳,望断天涯,老泪随风滴。
程坚甫(1899~1987),本名君练,号半叟,广东省台市台城镇洗布山村人。出身于工之家,中学毕业后曾任燕塘军校图书管理员、广东省盐业公会秘书、韶关警察局文书、中山地方法院秘书、广东省高等法院汕头分院秘书等职。1948年秋去职还乡,靠种菜、采柴、养鸡、拾粪等维生。在农村下层劳作的后半生,程坚甫创作了千余首优秀作,真实地记录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和社会变迁。程氏遗著有《不磷室诗存》、《西山半叟诗集》等,现有陈中美采编的《程坚甫诗存》(香港华夏出版社2010年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