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简介

"雨后"是汉语词汇,拼音为yǔ hòu(注音:ㄩˇㄏㄡˋ),特指谷雨节气后采制的叶品类。该词汇出自《宋史·食货志下五》,记载宋代散茶分为十一等,"后"位列其中,主要产自淮南、归州、江南、荆湖等地。作为茶叶分类的专业术语,"后"与"前"形成反义对照,反映古代茶叶采制时序的标准体系。

黄佐·雨后的古诗词(共3首)

  • 1.《微雨后风沙大作晚泊临清明朝·黄佐笑辞钟鼎向山林,去路尘沙苦见侵。万里舟航淹日月,九河风雨战晴阴。草堂花竹萦春梦,泽国鱼龙伴夜吟。心迹不教双寂寞,灯前呼酒漫开襟。
  • 2.《雨后珠江登望明朝·黄佐珠江烟水碧濛濛,锦石琪花不易逢。三岛楼台开日月,二仪风雨动鱼龙。浮云荏苒团秋扇,野树依微乱晚峰。越女未知摇落早,轻舟何处采芙蓉。
  • 3.《雨后精舍小憩明朝·黄佐凤竹娟娟净,鸥波澹澹生。纷华非我事,顿悟竟谁成。室里乾坤大,腔中日月明。曲肱曾未枕,万壑正春声。
黄佐(1490—1566)明广东香人,字才伯,号泰泉。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江西提学佥事,旋改督广西学校。弃官归养,久之起右春坊右谕德,擢侍读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与大学士夏言论河套事不合,寻罢归,日与诸生论道。学从程、朱为宗,学者称泰泉先生。所著《乐典》,自谓泄造化之秘。卒,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