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简介

桃花蔷薇科李属,落叶乔木。根系发达主根粗壮,圆柱形,多侧根,深入地底,表面呈淡黄色。小枝绿色,无毛。叶互生,单生,倒卵形,有白、粉红、红等色,重迎或半重瓣,果实近圆形,初生黄绿色,成熟时红黄色,表面密被短绒毛或无毛:果肉白色、红色、黄色、味酸甜;皮薄多汁,核呈椭圆形,两侧扁平,表面有孔穴。种仁味苦。期3-4,果期6-7月。

桃花树高4~5米。一年生枝条红褐色。叶多呈披针形,叶缘有锯齿,叶柄基部常生蜜腺。花型有蔷薇型和铃型两种。核果除蟠桃外,多为圆形或长圆形,果面除油桃外,均布有茸毛。果肉白,黄色或夹红晕,少数呈红色;肉质柔软、脆硬或密韧;核表面具有不同沟点纹路,均为种和品种群的重要分类依据。

桃花是中国传统的园林花木,其树态优美,枝干扶疏,花朵丰腴,色彩艳丽,为早春重要观花树种之一。桃的果实是著名的水果;桃核可以榨油;其枝、叶、果、根俱能入药;桃木细密坚硬,可供雕刻用。

高燮·关于桃花的古诗(共1首)

  • 1.《百字令·题桃花扇清朝·高燮模糊张眼,看江山无主,舆图换稿。一幅沧桑谁堪画,肠断秣陵秋老。衰草凄迷,夕阳惨淡,旧泪知多少。零香残粉,付与声声啼鸟。最恨烛灺烟消,歌终梦醒,门户空争闹。国破家...
高燮(1878-1958) 名燮,字进若,号吹万,以字行,别署老攘、黄天、慈石、时若、寒隐、葩翁。江苏金(今属上海市)人。受业于同邑名儒顾莲芳。与高天梅为叔侄。与常州钱名山、昆山胡石亭合称"江南三名士"。南社名家。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冬与天梅在金山张堰镇出版《觉民》月刊,宣传民族主义思想。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又与亚子、田桐等创办《复报》月刊。曾主持国学商兑会与寒隐社,刊行《国学丛选》。1909年发起组织"寒隐社",数月后南社成立,"寒隐社"成员多入南社,故高吹万有"南社三巨头"之目。抗战中住宅焚于炮火,藏书被毁,仅运出《诗经》的各类版本数十箱,后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捐献国家,现藏复旦大学图书馆。亦善书。有《吹万楼论学书》、《吹万楼文集》、《吹万楼集》、《吹万楼词》、《谈诗国札记》、《诗经目录》、《感旧漫录》、《金陵游记》、《思治集》、《国学丛选》等。
  有《风雨勘诗图》,方药、费龙丁、蔡寒琼、谈月色绘,相伯、聂曾纪芬、伊立勋、童大年题首,唐文治、严昌育、崔龙等撰文,黄寿慈、许观、庞友兰、封文权、李洞庭、谈月色、葛昌楹、叶尔恺、郑心、沈惟贤、沈恩孚、郑翼、黄端履、王希曾、吴丹、金其源、夏敬观、朱天梵、李国环、李笠、黄宾虹、温庭敬、金兆蕃、金问洙、陈柱、胡朴安、李宣龚、詹安泰、吴良、李家恒、瞿镜人、徐益藩等题诗,武进崔龙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