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简介

芍药(学名:Paeonia lactiflora Pall.),是芍药科芍药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野芍药、土白芍、芍药。根粗壮、分支呈黑褐色;茎无毛,小叶狭卵形,椭圆形或披针形;生于茎顶和叶腋;花期为5-6;果期为8月。

芍药分布在朝鲜、日本、蒙古、俄罗斯及中国。芍药喜生于坡及林下。芍药喜阳光充足的环境,适宜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适宜生长的土壤pH为中性或微酸性。在中国,芍药是爱情友情和惜别等感情的象征。是中国栽培历史最悠久的观赏花卉之一。

芍药的根可药用,称“白芍”,具有镇痛、镇痉、祛瘀、通经的作用;芍药种子的含油量约25%,可供制皂和涂料用;芍药的花,可以制作为芍药鲜切花销售创收。

胡澄·关于芍药花的古诗(共2首)

胡澄,字清卿,浮梁(今江西景德镇浮梁镇)人。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进士。光宗绍熙间知邵州(《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三之一六)。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知衡州,开禧元年(一二○五)奉祠(以上《永乐大典》卷八六四七引《衡州府图经》)。嘉定中知处州(清雍正《处州府志》卷一三)。事见清道光《浮梁县志》卷一一。今录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