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简介

芍药(学名:Paeonia lactiflora Pall.),是芍药科芍药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野芍药、土白芍、芍药。根粗壮、分支呈黑褐色;茎无毛,小叶狭卵形,椭圆形或披针形;生于茎顶和叶腋;花期为5-6;果期为8月。

芍药分布在朝鲜、日本、蒙古、俄罗斯及中国。芍药喜生于坡及林下。芍药喜阳光充足的环境,适宜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适宜生长的土壤pH为中性或微酸性。在中国,芍药是爱情友情和惜别等感情的象征。是中国栽培历史最悠久的观赏花卉之一。

芍药的根可药用,称“白芍”,具有镇痛、镇痉、祛瘀、通经的作用;芍药种子的含油量约25%,可供制皂和涂料用;芍药的花,可以制作为芍药鲜切花销售创收。

蔡襄·关于芍药花的古诗(共5首)

蔡襄的诗词曲代表作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汉族,兴化军仙游县(今枫亭镇青泽亭)人。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学家。 天圣八年(1030年),蔡襄登进士第,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治平四年(1067年),蔡襄逝世,赠吏部侍郎,后加赠少师。宋孝宗时追谥忠惠,故称“蔡忠惠”。 蔡襄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泉州洛阳桥;任福建路转运使时,倡植驿道松;在建州时,主持制作武夷茶“小龙团”。他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而《荔枝谱》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他工书法,文清妙,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