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简介

秋季(英语:autumn),是“春夏秋冬”四季之一,在中国传统上是以二十四节气的“立秋”作为秋季的起点。进入秋季,意味着降、湿度等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中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现常根据近代学者张宝堃的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其指标是平均气温低于10℃的时期为冬季,高于22℃时期为夏季,10~22℃期间为春季或秋季。

秋季,是热与凉交替的季节。初秋还在暑热时段,尚未出暑,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深秋后,白天艳阳高照,间清凉干燥,早晚温差较大,雨水减少,水分滋润不足,因此,秋燥成为深秋的主要特点。秋天是成熟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

朱敦儒·描写秋天的古诗(共1首)

  • 1.《念奴娇·素秋天气宋朝·朱敦儒素秋天气,是登山临水,昔人悲处。我遇清时无个事,好约莺迁鸿翥。旋整兰舟,多携芳酝,笑里轻帆举。松江缆月,望云飞棹延伫。别乘文雅风流,新词光万丈,珠连锦聚。恨不同...
朱敦儒的诗词曲代表作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