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简介

秋季(英语:autumn),是“春夏秋冬”四季之一,在中国传统上是以二十四节气的“立秋”作为秋季的起点。进入秋季,意味着降、湿度等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中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现常根据近代学者张宝堃的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其指标是平均气温低于10℃的时期为冬季,高于22℃时期为夏季,10~22℃期间为春季或秋季。

秋季,是热与凉交替的季节。初秋还在暑热时段,尚未出暑,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深秋后,白天艳阳高照,间清凉干燥,早晚温差较大,雨水减少,水分滋润不足,因此,秋燥成为深秋的主要特点。秋天是成熟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

杨炎正·描写秋天的古诗(共1首)

  • 1.《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宋朝·杨炎正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
杨炎正的诗词曲代表作

杨炎正(1145—?)字济翁,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杨万里之族弟。庆元二年(1196)年五十二始登第,受知于京镗,为宁县簿。六年,除架阁指挥,寻罢官。嘉定三年(1210)于大理司直任上以臣僚论劾,诏与在外差遣,知藤州。嘉定七年又被论罢,改知琼州,官至安抚使。杨炎正与辛弃疾交谊甚厚,多有酬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