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简介

秋季(英语:autumn),是“春夏秋冬”四季之一,在中国传统上是以二十四节气的“立秋”作为秋季的起点。进入秋季,意味着降、湿度等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中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现常根据近代学者张宝堃的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其指标是平均气温低于10℃的时期为冬季,高于22℃时期为夏季,10~22℃期间为春季或秋季。

秋季,是热与凉交替的季节。初秋还在暑热时段,尚未出暑,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深秋后,白天艳阳高照,间清凉干燥,早晚温差较大,雨水减少,水分滋润不足,因此,秋燥成为深秋的主要特点。秋天是成熟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

白居易·描写秋天的古诗(共10首)

  • 1.《秋雨夜眠唐朝·白居易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 2.《晚秋夜唐朝·白居易碧空溶溶月华静,月里愁人吊孤影。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塞鸿飞急觉秋尽,邻鸡鸣迟知夜永。凝情不语空所思,风吹白露衣裳冷。
  • 3.《秋夕唐朝·白居易叶声落如雨,月色白似霜。夜深方独卧,谁为拂尘床。
  • 4.《秋雨中赠元九唐朝·白居易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莫怪独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
  • 5.《早秋曲江感怀唐朝·白居易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 朱颜易销歇,白日无穷已。人寿不如山,年光忽于水。 青芜与红蓼,岁岁秋相似。去岁此悲秋,今秋复来此。
  • 6.《新秋唐朝·白居易西风飘一叶,庭前飒已凉。风池明月水,衰莲白露房。其奈江南夜,绵绵自此长。
  • 7.《江楼早秋唐朝·白居易 南国虽多热,秋来亦不迟。湖光朝霁后,竹气晚凉时。 楼阁宜佳客,江山入好诗。清风水蘋叶,白露木兰枝。 欲作云泉计,须营伏腊资。匡庐一步地,官满更何之。
  • 8.《早秋独夜唐朝·白居易 井梧凉叶动,邻杵秋声发。独向檐下眠,觉来半床月。
  • 9.《池上早秋唐朝·白居易 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 露饱蝉声懒,风干柳意衰。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
  • 10.《雨后秋凉唐朝·白居易夜来秋雨后,秋气飒然新。团扇先辞手,生衣不著身。更添砧引思,难与簟相亲。此境谁偏觉,贫闲老瘦人。
白居易的诗词曲代表作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