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简介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节、祭祖节等,在每年4月4日至6日之间,是祭祀、祭祖和扫墓的节日。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清明节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清明节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宋元时,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明清时期大体承接前代旧制,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亲人的习俗仍然盛行。民国时期,清明节曾在1915年被规定为植树节,到1928年清明节作为植树节的历史就此终止。受汉族文化影响,中国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基本主题,此外还有荡秋千、蹴鞠、放筝、植树、拔河等众多户外游乐活动,以及吃子推燕、醴酪、青团等食俗。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也过清明节,如越南、韩国、来西亚、新加坡等。

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2008年,清明节被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并放假一天,加上周末调休,则放3天假。

方鹤斋·清明节古诗(共1首)

  • 1.《清明清朝·方鹤斋碧栏杆外雨丝丝,掩阁垂帘插柳枝。飞絮满城花似雪,人间第一断肠时。
方鹤斋(1852—1940),名旭,鹤斋其号。安徽桐城县人。桐城派古文家。历任四川省夔州知府,留日学生监督、省学务处提督、省提学使、川东道台。为官清正,大力倡办新式学堂。因喜爱成都物,遂家焉,竟成“成都五老”之一。、书、皆善。今存《鹤斋诗存》、《鹤斋文存》,皆门人以寿金刊印。《诗存》所收,从七十岁起,鹤斋本意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