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简介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节、祭祖节等,在每年4月4日至6日之间,是祭祀、祭祖和扫墓的节日。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清明节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清明节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宋元时,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明清时期大体承接前代旧制,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亲人的习俗仍然盛行。民国时期,清明节曾在1915年被规定为植树节,到1928年清明节作为植树节的历史就此终止。受汉族文化影响,中国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基本主题,此外还有荡秋千、蹴鞠、放筝、植树、拔河等众多户外游乐活动,以及吃子推燕、醴酪、青团等食俗。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也过清明节,如越南、韩国、来西亚、新加坡等。

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2008年,清明节被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并放假一天,加上周末调休,则放3天假。

曹勋·清明节古诗(共9首)

  • 1.《上塘值清明八首·其五宋朝·曹勋客路逢寒食,山光触处新。取鱼多样纲,舣岸几州人。默尔非无住,超然得任真。今年卦气尽,四顾欲何亲。
  • 2.《上塘值清明八首·其四宋朝·曹勋客路逢寒食,光阴亦可惊。如何介子节,再过阖庐城。列岫遥逾碧,群芳晚更明。饭余风力壮,掀舞小舟轻。
  • 3.《上塘值清明八首·其八宋朝·曹勋客路逢寒食,欣同不系舟。闲中聊适性,要地固抽头。不作扬州梦,何能贾客留。壮怀今断断,世事任悠悠。
  • 4.《上塘值清明八首·其六宋朝·曹勋客路逢寒食,浙西春事稀。日华藏暖景,天气未单衣。歌棹喧椎鼓,桃花巧映扉。空蔬麰麦粉,药病岂心违。
  • 5.《清明书事宋朝·曹勋老来不复较三余,只养恬愉守故居。新火又逢寒食节,故人谁寄一行书。随人只得身康健,寓物须烦酒破除。剩读佳章正凭槛,海棠花上雨疏疏。
  • 6.《上塘值清明八首·其一宋朝·曹勋客路逢寒食,划船闹水干。娇云易得雨,暴冷不成寒。白水连天去,繁桃触目看。朝来有家信,稚子报平安。
  • 7.《上塘值清明八首·其三宋朝·曹勋客路逢寒食,犹寻御腊衣。群芳须暖景,曨日尚寒晖。余力求闲早,劳生昨梦非。荠花浑似雪,蝴蝶梦中归。
  • 8.《上塘值清明八首·其七宋朝·曹勋客路逢寒食,禾身出已齐。清溪三汊浅,白鹭一行低。禊饮心何在,茅峰路恐迷。随时随有乐,何处不幽栖。
  • 9.《上塘值清明八首·其二宋朝·曹勋客路逢寒食,清明未到家。起居须药饵,饮食任鱼暇。水净垂垂柳,风迟艳艳花。兴来随处乐,不复问年华。
曹勋的诗词曲代表作

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南宋大臣,北宋末词人曹组之子。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