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亡简介

兴亡,汉语词语,拼音为xīng wáng,指兴盛和衰亡,多用于描述国家局势变迁或特指衰亡。该词源于《尚书·太甲下》:“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

其内涵包含两层:一指政权更迭中的盛衰现象,如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以《春秋》观兴亡轨迹,晋葛洪抱朴子》论兴亡与祸福、盈虚的关系;二特指衰亡。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个人对国家的责任。

该词自先秦沿用至清代,成为历史书写的重要视角。宋代辛弃疾南乡子》以“千古兴亡”抒沧桑之感,清代吴敬梓《儒林外史》用“百代兴亡”揭示朝代更替必然性。儒家思想中的“修齐治平”理念亦与兴亡观形成深层关联。

方岳·兴亡的诗句(共1句)

方岳的诗词曲代表作

方岳(1199~1262),南宋人、词人。字巨,字元善,号秋崖,又号菊田。徽州祁门(今属安徽)人,一说台州宁海(今属浙江)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经明行修,隐居不仕,以诗名世。有《深偶谈》。全宋诗诗文不用古律而以意为之。有《秋崖集》。